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去过的地方 |
一双忧伤的眼睛,一双不属于他这样年龄的眼睛。虽然充满灵气,虽然墨黑如珠。
这仅是一个电视画面,也多少次看过这样真实的故事。那一次,我却特别容易感动,特别记住了小孩那一双眼睛。
这样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小孩四五岁时,父母双双离开人世,奶奶一手把他拉扯大,读小学了,忽然奶奶中风,手脚不能动,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家一下子就没了主心骨。小孩还是在读书,小孩在一群蹦蹦跳跳的孩子中,依然出类拔萃。电视台一名女主持人采访了他,问他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小孩迟疑了许久,但不局促,一双眼睛迷朦着,终于蹦出一句:我要考上大学,我要养活奶奶。
心里一激灵,鼻子一酸,从眼里流出来的液体叫泪水。
记得初做采访时,最见不得人家的苦,人家哭着诉说,自个儿的眼圈不由自主地红了。我想着,陪哭不好,我不要。
于是,慢慢地不让人家的眼泪湿润我的眼睛,慢慢地学会自己把握自己的角色。三年前,采访一个眼睛斜视、视力仅0.1的小男孩,家徒四壁,无钱治病,希望报社呼吁一下。可怜的孩子!这真是一双废了眼睛,灰蒙蒙的,白不是白,珠不是珠,看着你的时候根本不象在看你。我不忍多看,我怕自己又会感伤。后来,他的父亲拿着借来的、捐来的钱,去上海为他治病。再后来,听说视力有所恢复,他可以正常读书了,心里稍感欣慰。但一直不记得那双眼睛能打动我的有多少。
是家乡的电视台,电视放的小孩也是我们家乡的。好象不远,在县里那个乡镇。他奶奶还在说,要不是为了他,我真想一死了之。小孩就这样定定地看着奶奶,没有表情,没有眼泪,可我知道他心里的苦,那一双眼睛分明有一种震撼人心的东西。
细细的,软软的液体就悄悄地钻出来,二条支流,分别流过两颊,流过颈部,然后一直流到胸前。我都不想用手或是手绢什么的做一下动作,凭它一路狂奔。
打动我的,不仅仅是眼睛里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