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辕门斩子》前面的话
先父郭良田与世长辞,今天是第62天
--我心中异常想念生我、养我、爱我、疼我、教我的慈父!感恩父亲赋予我闽剧音乐艺术,言教身传,带我走上闽剧团的大舞台。
不幸的是我残废了,未能继承发展父亲的未尽事业,且身陷残废又失业的双重苦难之中。但是父亲赋予我的活宝仍是时时滋润着我的心田......若非父亲之传授调教,我不可能懂音乐,也不可能懂乐器,更不可能登上闽剧舞台,在失聪残废后完全没有听觉的无声世界里,我将会是多么的沉寂、孤独、百无聊赖......
http://s6/mw690/001TUmpegy6LtdnA78Fa5&690
感恩父亲的赋予,所以我虽然残废了,还可以自娱自乐,也才得以在网络上与朋友们有交流。
我很酷爱闽剧音乐,但由于已经残废三十一年,很多东西都遗忘了。为了搜寻传统闽剧《辕门簪子》杨延昭与佘太君的对唱唱词(父亲本来有这个手稿,但是在父亲辞世出殡之时,很多手稿都被兄弟们拿去为父亲陪葬了)。
承蒙省闽剧网二伯(黄圣祥老师)代为搜寻,从连江的滕祖祺老师(网名音乐虫子)和省闽黄伟光老师那里获得《辕门斩子》的唱词。让我回味无穷!
由于我完全丧失听觉,唱词没有曲谱,但已配曲了(就是唱词已经绑定了曲牌),所以我可以得到分享。《辕门斩子》唱腔很丰富,贯穿了《江湖》、《梆子叠》、《叠牌》、《泪透》、《十字叠》等一系列传统闽剧曲牌。由福州闽剧院著名闽剧作曲家林德忠老师精心谱曲,并由著名闽剧泰斗名角陈乃春(著名武生)、林宝英(著名老旦)演唱。且在福建八闽闽剧票友们之中早已广泛传唱。
由于本人没有听觉无缘聆听他们的高超曲艺,甚是遗憾!且从佘太君的《泪透》起自行谱曲(本人采用的是短句《泪透》),自娱自乐,来个自我闽剧激情畅想。
在此,本人特向黄圣祥老师,滕祖祺老师、黄伟光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今特上传,一方面表示内心对先父的难以抑制的怀念之情,一方面与朋友们分享。但本人郑重声明,要以福州市闽剧院林德忠老师的原创曲谱为正版,我聋子的作品只是自娱自乐之作。有不当之处,还请闽剧界师友们给予辅导指正,不胜感谢!
艺海孤舟文艺废人:郭克光
2014.8.23
http://s9/mw690/001TUmpegy6Ltbhwk08c8&690
http://s5/mw690/001TUmpegy6Lz5CfGC064&690
http://s14/mw690/001TUmpegy6Ltbl1Y059d&690
http://s2/mw690/001TUmpegy6LtblMJZ7b1&690
http://s8/mw690/001TUmpegy6LtbmIB39b7&690
http://s6/mw690/001TUmpegy6LtbnNghvc5&690
http://s8/mw690/001TUmpegy6LtboqCvJ57&690
http://s3/mw690/001TUmpegy6LtbplXzQe2&690
http://s9/mw690/001TUmpegy6LxtKoPj2a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