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必修三教学 |
1.地位与作用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3模块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特异性免疫”又是免疫调节中的核心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免疫学基础知识,知道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但是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缺乏认识。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② 指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③ 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④ 通过实例,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联性,领悟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① 尝试建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概念图模型。
② 联系实际,运用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分析相关案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领悟系统内各要素需要协调合作才能维持人体稳态的观点。
3、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
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4、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① 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
② 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知道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抗原、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
③ 高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会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问题,领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作用。
认知盲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及其异同点。
局限能力
① 分析图表,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 构建模型的动手能力。
二、设计思路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综合分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将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提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老师批阅解疑,并从A组中选取若干优秀成员担任本节课的“导师”,负责对学习本节内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B组学生整理初中相关资料,组织C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五步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能读懂的自己读,自
学不懂的与其他组讨论;“导师”负责指导C组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进行合作讨论;经过讨论仍然存在问题的知识点,由老师精讲。
四、教学程序
教学分为五个步骤:
课前准备,温习旧知,选拔“导师”→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层探究,逐级推进,突破重点→构建特异性免疫概念图模型,突破难点→
|
教学过程: |
|||||
|
课前准备: A组提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老师批阅解疑,并从A组中选取若干优秀成员担任本节课的“导师”,负责对学习本节内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B组学生整理初中所学人体第一、二道防线,淋巴细胞、淋巴结、抗原、抗体等相关知识,组织C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情境引入 激发兴趣 |
播放“泡泡男孩大卫”视频。 提问: 为什么大卫不能像我们一样生活在开放的环境里? |
学生观看视频,积极讨论。 |
|
||
|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导师指点 |
组织学生阅读P35-38第一段,完成学案“自主学习”。 巡视,发现问题以调整教学环节。 |
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学案“自主学习”(具体任务见附件:学案,约6分钟)。 |
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认识免疫系统的组成、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
||
|
展示答案互动评价 |
组织C组学生展示答案,A、B组学生点评,或完善答案。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更正答案,提出疑惑。 |
通过解析“自主学习”学案内容,理性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
||
|
合 作 探 究 突 破 重 难 点 合 作 探 究 突 破 重 难 点 |
合作讨论 |
【过渡】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如何消灭细胞表面的病原体? 【投影】 1、什么是抗原? 2、什么是抗体? 3、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分别是什么? 4、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5、尝试写出体液免疫大致过程。 |
务一。 “导师”指导C组学生分析问题,完成任务一。 |
引导学生初步构建体液免疫概念图模型。 |
|
|
交流展示 |
组织各组展示任务一答案(口述、板书)。 |
各组选派一人展示答案,另一人将疑点板书到后面的黑板上。 |
依据学生绘制的概念图,引导学生认识体液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
||
|
点评小结 |
【点评】 各小组的展示内容。 【小结】 根据学生汇报结果,以及在后面黑板板书的疑点,进行总结归纳。 |
更正答案。 |
初步构建体液免疫概念图模型。 |
||
|
合 作 探 究 突 破 重 难 点 |
合作讨论 |
【过渡】 如果病原体侵入细胞内,抗体就无能为力了,通过什么途径消灭这些病原体呢? 【投影】 1、猜想细胞免疫大致过程。 2、从概念、作用对象和作用方式出发,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
“导师”指导C组学生分析问题,完成任务二。 |
|
|
|
交流展示 |
组织各组展示任务二答案(口述、板书)。 |
各组选派一人展示答案,另一人将疑点板书到后面的黑板上。 |
引导学生认识细胞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
||
|
点评小结 |
【点评】 各小组的展示内容。 【小结】 根据学生汇报结果,以及在后面黑板板书的疑点,进行总结归纳。 |
更正答案。 |
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修定人体特异性免疫概念图模型。 |
||
|
当堂 检测 |
组织学生完成“当堂检测”,核对答案和示疑解疑。 |
更正答案,示疑解疑。 |
巩固所学。 |
||
|
拓展延伸课题深化 |
【投影】 探讨人体免疫系统与天花病毒搏斗的全过程。 |
A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组织B、C组学生查阅资料,完成深化拓展的问题。上交答案,老师进行汇总指导。 |
拓展深化课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累积起来,有助于校本教材的编制。 |
||
|
疑点反馈 |
|||||
|
自 我 反 思 |
主要特色与 创新 |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相应的学习目标,学案导学、导师制、疑点反馈等,有利于学生示疑解疑,当堂检测有效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环节。 |
|||
|
存在的问 题与不足 |
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探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等问题要特别注意时间的把握。 面对学生的开放性提问,需要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及应变能力。 某些问题本节课难以解决,需要学习了后续章节,才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
||||
特异性免疫调节学案
【学习目标】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指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通过实例,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联性,领悟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
阅读P35“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下列问题。W020110322403268107358.gif
第一道防线:皮肤、
思考: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来源、对象、作用特点和作用基础上有什么区别?两者有什么联系?
2、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它们属于第二道防线吗?
【合作讨论】
任务一:体液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1、抗原是指
性能:
反应原性(能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思考:
1.癌细胞和骨折后植入的钢钉是否为抗原,为什么?
2.抗体是指
化学本质是
3.完成下列表格:
|
名 |
来 |
功 |
|
吞噬细胞 |
造血干细胞 |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合物 |
|
B细胞 |
|
|
|
T细胞 |
|
|
|
浆细胞 |
B细胞或记忆细胞 |
分泌抗体 |
|
效应T细胞 |
|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
|
记忆细胞 |
|
|
思考: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4.尝试写出体液免疫大致过程:
任务二:细胞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1、猜想细胞免疫大致过程(口述,不用板书)
2、列表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名称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
概念 |
|
|
|
对象 |
|
|
|
作用 方式 |
|
|
|
两者的 关系 |
|
|
|
图解 |
|
|
规律总结: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需吞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均可产生记忆细胞,但效应不同。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水岭是T细胞。
【课题深化】探讨人体免疫系统与天花病毒搏斗的全过程。
记录你的疑问
【当堂检测】
1.
A.吞噬细胞
2.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3.(08深圳一模)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往往需要借助T细胞的呈递作用
B.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
C.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
D.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
原文http://www.pep.com.cn/gzsw/jshzhx/grzhj/gsjsh/pbf_3/jxshj/201103/t2011032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