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设计

(2011-08-02 16:55:11)
标签:

杂谈

分类: 2011远程研修

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    高会菊    2011年7月15日 08:23

张可柱于11-7-15 16:13推荐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充分地展现出来了,值得推荐!
矫宏武于11-7-16 05:19推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破传统,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教学思路

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测交试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是具体的、可以观察的实验过程,学生对此不感到抽象。孟德尔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分析以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生感到非常抽象。因为减数分裂过程是肉眼看不到的;基因的分离及组合更是不能观察的。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材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本人通过让学生模拟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使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亲自体验减数分裂过程及统计数据的分析,从而领会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学中的概率问题,奠定遗传学基础。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对生物学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课前准备

1)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多媒体课件。

2)每个同学准备两个硬纸卡,形状如右图,两只彩笔。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子二代概率问题和各种比例的出现。

2)能力目标:理解孟德尔勇于探究的精神,科学的统计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的思想情操。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包括子二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时间大概五分钟至八分钟

2、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孟德尔对实验解释的要点,即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类型为四种和比例为1111。那么是不是像孟德尔解释的那样呢?下面我们来模拟一下。

3、教师板书右图       卵原细胞             精原细胞

4 要求学生画出右侧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并把配子的图形画在自己的硬纸卡上,一个纸卡画卵细胞,另一个纸卡在正、反面各画一个精子。在练习本上画出初级精、卵母细胞阶段,四分体阶段,同源染色体分离阶段,次级精、卵母细胞阶段,精子和卵细胞阶段。(这一过程需要十分钟完成)

5、十分钟后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纸卡显示卵细胞图片,请四个同学对所有图片进行统计并把统计结果报给老师写在黑板上。用同样方式统计精子图片的种类和数量并把统计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6、教师讲述:刚才每一位同学模拟了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的形成过程,在绘图时遵循了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我们的绘图过程即减数分裂过程。

、接下来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个亮出自己的蓝色图片(卵细胞)一个亮出红色图片(精子)并请同桌的一位同学报出该合子的基因型由老师板书在黑板上,把每种基因型用符号统计、算出计算结果,写出表现型并写出统计结果。表现型应由四种,比例应接近9331。(若偏离这一结果请同学们思考原因)。

总结:以上模拟了配子的形成及受精作用。模拟过程遵循了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这一原则。其结果便是孟德尔杂交试验的结果。因此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五、板书设计: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实验结果是:子二代出现性状自由组合,四种表现型之比9331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a:Y与y分离、R与r分离,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比例为1:111

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情况下,子二代便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三) 雌雄配子模拟的数据统计: YR—     Yr—    yR—    yr—

()子二代表现型的统计数据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六、教学反思:模拟类比是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自由组合规律及其概率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这节课利用小卡片学生自己绘制减数分裂结果并进行实际统计,使学生亲身感受统计规律在概率中的角色。对理解自由组合定律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