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设计
(2011-08-02 16:55: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2011远程研修 |
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
一、教学思路
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测交试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是具体的、可以观察的实验过程,学生对此不感到抽象。孟德尔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分析以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生感到非常抽象。因为减数分裂过程是肉眼看不到的;基因的分离及组合更是不能观察的。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材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本人通过让学生模拟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使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亲自体验减数分裂过程及统计数据的分析,从而领会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学中的概率问题,奠定遗传学基础。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对生物学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课前准备
(1)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多媒体课件。
(2)每个同学准备两个硬纸卡,形状如右图,两只彩笔。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子二代概率问题和各种比例的出现。
(2)能力目标:理解孟德尔勇于探究的精神,科学的统计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的思想情操。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包括子二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时间大概五分钟至八分钟
2、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孟德尔对实验解释的要点,即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类型为四种和比例为1:1:1:1。那么是不是像孟德尔解释的那样呢?下面我们来模拟一下。
3、教师板书右图:
4、
5、十分钟后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纸卡显示卵细胞图片,请四个同学对所有图片进行统计并把统计结果报给老师写在黑板上。用同样方式统计精子图片的种类和数量并把统计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6、教师讲述:刚才每一位同学模拟了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的形成过程,在绘图时遵循了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我们的绘图过程即减数分裂过程。
7
总结:以上模拟了配子的形成及受精作用。模拟过程遵循了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这一原则。其结果便是孟德尔杂交试验的结果。因此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五、板书设计:
(一)
(二)
a:Y与y分离、R与r分离,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比例为1:1:1:1。
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情况下,子二代便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三)
(四)子二代表现型的统计数据:
六、教学反思:模拟类比是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自由组合规律及其概率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这节课利用小卡片学生自己绘制减数分裂结果并进行实际统计,使学生亲身感受统计规律在概率中的角色。对理解自由组合定律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