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验式教学PK探究式教学

(2011-07-14 09:5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2011远程研修

聊城市第一中学    孔秀花   

.体验式教学设计

1.形象展示、互动体验——有氧呼吸过程的破解

由于本校采用“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点拨提升”六环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主要思想采用“兵教兵”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成为课堂主人。教师引领小组活动,鼓励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突破有氧呼吸过程的难点,并实施小组评价机制,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1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用一张广告宣传大纸画出一个足够大的细胞图,并画出线粒体的结构简图。这就为有氧呼吸全过程的进行提供了舞台(即为有氧呼吸的场所),并用粘贴纸写出场所名称、物质名称及ATP的多少。

提出问题:(1有氧呼吸每个阶段各发生了哪些变化?

?           第一阶段:反应物和产物有哪些?在哪里进行?

?           第二阶段:反应物和产物有哪些?在哪里进行?

第三阶段:反应物和产物有哪些?在哪里进行?

            2)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2学生自主学习:仔细阅读理解有氧呼吸过程的相关内容,对有氧呼吸过程进行独立思考。

1.3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达成共识,小组组长指导小组用剪贴图的方式在黑板上演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粘贴完毕并负责讲解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将各阶段连贯起来,自主建构完整有氧呼吸过程的模型。

1.4分组展示:小组自愿到讲台前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并在相应的场所贴出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物、产物及能量。

http://file2.qlteacher.com/gz2011/images/upload/2011/07/13/%E7%BB%86%E8%83%9E%E5%91%BC%E5%90%B81(2011-7-13.180347.568).JPG

 

1.5点拨提升:激励学生,并作最后总结归纳有氧呼吸化学反应总方程式和有氧呼吸的概念。

1.6检测落实

①有氧呼吸各个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场所等分别是什么?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并说明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鼓励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亲临其境学生理解记忆更深刻。通过组织学生的演示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和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的能力,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掌声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在体验、分享与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难点。

总结反思体验式教学的优点

①参与性强 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③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丰满 ④有利于师生交流

 

.探究式教学设计

有氧呼吸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理解的过程,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明确该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对该知识的自主建构。

1.探究有氧呼吸各场所的物质变化(参照参照人教版课本P96课后练习基础题2

用课件模拟实验: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去4支试管并编号,分别放入等量的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向前三支试管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4号试管加入等量丙酮酸溶液,4支试管的终产物一次为:水和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水和二氧化碳。

2.探究细胞质基质中的物质变化

课件展示实验:在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的试管中加入某染剂,某染剂被还原而褪色(某染剂其氧化剂的作用)。由此分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时,除了生成丙酮酸,还有还原性物质生成。引导学生结合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子式进行分析,可知该还原性物质含氢元素,将光反应中有关还原剂的知识进行迁移,推测该物质为还原氢。

3.探究线粒体内物质变化

依然采用课件模拟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探究氧元素的来源和去向,碳元素的来源和去向及氢元素的来源可去向。

该探究性教学模式应为定向探究,本人对此的分析为:采用各个环节对实验的模拟,对有氧呼吸过程这一难点分析较为透彻,分层次创设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学生的学习理论上升一个台阶,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为以后的科研道路的垫下基石,能力上得到极大的提高。

 

总结:①体验式教学对教学条件要求低,而探究性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教学条件要求较高。②体验式教学更多的是从课本中获取知识,增加学生的交流,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探究性教学从理论深度上,让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对学生的思考量要求很高。总之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体验式教学中隐含着探究性学习,而探究式教学中也渗透着体验式教学。希望在以后教学中,不同的课题中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法无定法,主要目的使学生受益,知识上获得提高,能力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