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合作用》的教学策略与评价

(2011-07-13 16:21:21)
标签:

杂谈

分类: 2011远程研修

一.   学习内容分析           http://file2.qlteacher.com/gz2011/images/upload/2011/07/13/1234.jpg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发现,定义,过程,意义四大知识点。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我们应在注重学科知识完备性、整体性、动态性、多维性、开放性的前提下,将其分成:

1)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

2)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及其连续性;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4)与生产实际的联系,引入研究史,探索性实验设计。重构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系统性、层次性、生命性、逻辑性。

                                                

二.   学生特征分析

1.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分析: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他们应经接触到了生物这门学科,并且大概了解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分析:

高中的学生在心理与智力等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点高度,所以高中生在感知,想象,记忆,思维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能力。

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的分析:

学习风格就是指-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接收信息-保留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观偏好方式。所以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学习风格会有所不同,既有场独立型又有场依存型,既有冲动性又有沉思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他的学习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他们的学习风格有其共性。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可以自主的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比较高。同时高中生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需要得到老师与家长的肯定与鼓励。

4.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分析:

1)高中生要面对高考,所以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比较强,这种目的推动他们好好学习。

2)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3)和别人的比较性,不甘于落后别人的挣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4)高中生考试过后都会进行班级以及年级的排名,这种高中排名将学生的成绩公布于众,所以高中生的自尊心和优越感会促进学生学习

三.   学习目标分析

1.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授课的方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展开对光合作用的教学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以及具体过程,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参照的理论知识: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概念、过程、意义;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多媒体,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布展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等环节,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等,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讨论以及运用网络查询等方式解决问题,体验和感悟大自然的奥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研究史的学习及实验设计与实施,培养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等科学精神;

借助光合作用的物质和结构及动态变化全过程的分析,认识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内因与外因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借助光合作用意义分析,渗透生物学进化观点、生态学观点、生命科学价值观等的教育。

3、通过体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感受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学习,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通过对光合作用意义的学习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辩证观点以及珍爱自然、珍爱绿色、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5、通过试验(含设计)及相关科学方法的学习,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的模式和策略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们采取运用地比较普遍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激发学习动机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运用巩固  检查效果。此次教学活动运用到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启发式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和自我反馈教学策略等。

1.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微笑等非语言符号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做好上课的准备和进入学习的情景。

2.复习旧课

利用较少的时间简单地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新陈代谢与酶,ATP的知识,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这样可以检查前面学习的效果,弥补教学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取可以联系新知识的旧知识,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

3.讲授新课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结构关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和传递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采取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然后回答的方式教师总结的方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4.运用巩固

组织学生课堂练习两道简单的习题,然后讲解答疑。这样运用自我反馈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加强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巩固效果。

5.检查效果

由于教学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一个班级,要实行集体教学。因此采取五环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活动过程。但集体教学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采取启发式教学策略,小组讨论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自我反馈教学策略。这样既保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教学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不仅仅是一种提供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维持的情况和条件,是一种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动态组合。可见学习环境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实施之前,学习环境的设计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实例概述: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是自然科学的学习它会有很多动态的生命活动需要学生掌握,因此老师会应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同时还会那一些磨具进行实例演示,创设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媒体组合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进行教学的特点是:将多媒体与常规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媒体资源,能过创设最佳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各要素的特点:

1)物理环境的设计

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为教学软件的使用提供平台。计算机教学软件(PPT演示文稿)起列了演示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模型在学生认识生物体构造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2)学习资源的设计

视频、Flash等。播放有关光合作用的演示动画,更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支持学生自学的光合作用学习网。

3)人际环境的设计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提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以PPT演示文稿的为依托进行课程讲授,同时必要时进行视频的播放与模型的展示。课后学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学习网自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易懂。而且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发挥。

六.   教学评价的设计

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课堂过程中记录)

评价项

          较差  

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  )(    )( 

学生能吸取其他同学在回答中的优点,找出同学回答中的问题

  )(  )(    )( 

通过光和作用发现实验的讲解,学生能说出光和作用的场所,原料及条件

  )(  )(    )( 

提问环节中,学生能自主思考说出暗反应光反应的区别,

  )(  )(    )( 

学生能正确表述出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  )(    )( 

自主发言时,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描述光合作用,体验和感悟大自然的奥妙达到融会贯通

  )(  )(    )( 

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回答出光和作用的意义和影响。

  )(  )(    )( 

 

对教学活动的总结性评价(从网站参与、在线小组讨论及学生的作业中反馈)

 

          较差  

学生在在线讨论中是否存在课堂遗留问题

  )(  )(    )( 

作业中是否还有基本的错误,如光合作用的条件、定义等

  )(  )(    )( 

是否能准确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  )(    )( 

是否能正确写出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  )(    )( 

在独立完成的情况下,学生在作业中能否准确区分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中的能量变化

  )(  )(    )( 

综合应用的体型中,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  )(    )( 

思维拓展题型中,是否反映出学生对环保的思想意识和生物科学的价值。

  )(  )(    )( 

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主要基于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对课堂提问的表现,对课程的反应,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是一种定性,主观的评价。在总结性评价中,主要从学生网站参与情况、在线小组讨论情况及学生的作业中反馈,从而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教学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及其他情况,以便不断改变、完善方案,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及其结果更趋于有效,因此是一种定性,主观的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