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80后儿时的游戏-打沙包 丢沙包

(2012-05-25 18:34:53)
标签:

健康

沙包

宝宝

游戏

平衡能力

有机蔬菜

都市樱花谷

育儿

分类: 农庄儿时游戏

7080后儿时的游戏-打沙包

 
     周末的时候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都市樱花谷有机农庄采摘蔬菜、瓜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玩的特high的是,70年代儿时的游戏。丢沙包滚铁圈、打陀螺。   

   

    有些家长认为,游戏只是玩而不是学习。这是一种误解。游戏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将学到的新事物加以消化、适应及克服情绪障碍、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培养和发展。幼儿是爱游戏的,幼儿在游戏中满足了自己内心的需要,同时体验了游戏赋予的快乐,也在这种快乐中得到了成长。

 

回忆我们儿时的记忆,一切都是那么的怀念,陪宝宝一起玩我们当年的游戏,怀旧经典。

 

   沙包是一种传统的自制体育用品,玩沙包更是一种老少皆宜、人人均可参与的体育运动。天气渐冷,年轻的父母不要过早地给孩子穿上厚厚的棉衣,剥夺孩子喜欢的户外活动,不妨在茶余饭后,选择阳光充足的户外活动场地或者是宽阔的室内环境,和孩子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小小一个沙包,便足以发展孩子的多项基本能力,赶走冬季的寒冷,让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增强身体素质,同时融洽亲子之间的感情。介绍几种沙包的玩法,你不妨一试。

宝贝玩法:

  抛沙包:看谁抛得高

  和宝宝一起,把沙包拿在手中,使劲向上抛,看谁抛得高。为增加宝宝对游戏的兴趣,可选择一定的目标。如在一棵树下,可激励宝宝:“使劲向上抛!看宝宝能不能砸到树叶?”还可以和宝宝面对面站立,进行互抛互接的游戏,在一抛一接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宝宝的手臂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

  顶沙包:锻炼平衡能力

  把沙包放在头顶上,让宝宝保持身体平衡,小心翼翼向前走,不要使沙包掉下来,这可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还可以别出心裁地把沙包放在肩膀上、胳膊上、手臂上,依然会使宝宝的平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踢沙包:锻炼腿部力量

  把沙包放在脚面上,向前方或者上方用力踢沙包,以锻炼宝宝的腿部力量。如果宝宝动作发展足够协调,还可以鼓励宝宝连续踢沙包,各自和宝宝计数,看谁踢得多,在发展腿部力量的同时,还可以锻炼数数呢。

  夹包跳:练习双脚跳

  把沙包放在两脚或两腿中间夹紧,连续向前跳。可以从同一起跑线开始,和宝宝一起进行夹包跳的比赛。发展跳跃动作的同时,孩子的竞争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运沙包:练习爬的动作

  选择干净的地面,让宝宝趴在地上,把沙包放在宝宝背上,让宝宝驮着沙包爬行走。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借用小乌龟、小蚂蚁的头饰或图片让宝宝戴上,来一个“小乌龟赛跑”或“小蚂蚁运粮”的游戏,定能提高宝宝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抓沙包:锻炼手臂灵活性

  宝宝把沙包放在手背上,用手背把沙包抛起来,迅速翻手抓住沙包。接着把沙包向上抛起,迅速翻手用手背接住沙包,依此方法反复进行。可以和宝宝比赛,看谁抓包的次数多。宝宝在抓包的过程中锻炼了手臂的灵活性和上肢肌肉的力量。

  螃蟹走:两人协作

  和宝宝一起协作,背靠背夹住大沙包,手臂挽住手臂,横着身体像螃蟹一样侧着走。在两人相互配合横着走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宝宝动作的协调性,还可让宝宝体会到两人相互协作的重要性。

  砸沙包:多人游戏

  为增加宝宝的交往能力,体验多人一起玩沙包的乐趣,可以和邻居一起玩“砸沙包”的游戏。这个游戏还有一个俗称叫“打野鸭子”,将参加游戏的人员分为人数平均的两队,以猜拳方法决定谁先做“野鸭”或“猎人”。“野鸭”在湖里,“猎人”在两边岸上;“猎人”手中持有沙包。游戏开始,“猎人”用沙包打“湖”内的“野鸭”,湖中的“野鸭”凡被击中者就退出游戏。直到把“野鸭”全部击中,两队才可以交换,重新开始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发展宝宝的投掷动作,以及灵敏的躲闪能力,还能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

  小小一个沙包,玩法多种多样。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如果能抽出一点时间,把自己也当作孩子,和宝宝一起玩耍,一起创新,你定会发现孩子在玩耍中有提高,自己也会收到出乎意料的快乐。

    欢迎六一的时候带着小朋友来樱花谷有机农庄玩儿时的游戏!获胜者还有鸡蛋、有机蔬菜等奖品哦!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丢沙包" TITLE="70、80后儿时的游戏-打沙包 丢沙包"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