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增量流动性有望推动A股跨年行情AI+是中期产业主线

标签:
a股跨年行情股票 |
分类: 股票与市场 |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CSC陈果策略团队
核心要点
SUMMARY
过去数月,A股市场底部不断上移,短期从季节性规律看,一些资金年底结算获利了结,落袋为安的心理使得岁末市场往往交易偏淡,风险偏好下降,到新年伊始之后又会逐渐活跃,而往往农历春节后流动性会进一步改善。同时在当前政策基调下,我们认为明年一季度有望适时降准降息,债券收益率的下降会使得股票估值吸引力进一步上升,增量流动性有望推动A股跨年行情,预计市场将在明年初延续中枢震荡上行趋势。建议继续关注潜在政策发力受益方向,AI+是中期产业主线。关注行业:非银金融、电子、军工、传媒、机械、地产链、建筑、休闲服务等。重点关注主题:AI+、低空经济、首发经济等。
摘要
过去1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年底缩量后年初市场交易活跃度往往会改善。元旦前市场情绪低落和元旦后情绪回升主要源自投资者“年底落袋为安”的和“年初新布局”的心理。
从近十年来的A股市场经验来看,年初市场、农历春节后的市场通常比年末、春节前更强,这与微观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季节性效应有关。统计上,A股市场元旦到春节期间风格上大盘蓝筹胜率占优,而历史上春节后两会前作为春季躁动的主升浪,往往也是A股市场上涨概率一年当中最高的阶段,因为微观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往往俱佳,风格上看小盘成长跑赢大盘价值,主题活跃。
近期的一系列政策表态预示着央行将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市场对其在明年一季度落地的预期迅速上升,近期无风险收益率已出现快速下行。进一步降准降息将能够释放较多流动性,配合财政政策发力预期,也有助于提振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强化股票相对债券性价比。结合当前产业趋势与政策支持方向,科技成长方向值得重视。
重点关注政策发力方向与AI+产业主线。近日豆包大模型在信息处理、客服、销售及AI工具等多个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增长的调用量显示出其商业化潜力的巨大提升。DeepSeek-V3则以较低的训练成本和运行开销达到了出色的性能。低空经济利好政策频出,发改委正式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行业发展再度加速。国防新型装备快速涌现,军工板块关注度或将大幅上升。多个主题催化频现,建议把握年初主题策略多线索轮动的机会。
风险提示:内需支持政策效果低预期、股市抛压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美股市场波动超预期等。
1
年初市场有何特征?
年末市场冷清,年初交易活跃
近期市场窄幅震荡,有所缩量。本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0.95%/0.13%/-0.22%,日均成交1.38万亿,市场进一步缩量,不过我们持续跟踪的投资者情绪指数基本稳定,本周并未下降。事实上,年底市场交易冷清,投资者情绪回落属于正常现象。过去1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年底缩量后年初市场交易通常更为活跃,5个交易日内的成交金额相比年底平均有17.7%的增长。由此判断,预计2025年元旦后市场将更加活跃。
在此前的策略专题《投资者情绪指数的A股实战:市场择时与风格研判》中,我们曾经总结过新年前后的市场情绪特征:元旦前后的市场情绪波动主要源自机构投资者节前“落袋为安”的心理和节后“重新布局”的激情。每年年底部分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基于业绩排名的考虑,倾向于兑现高收益品种,投资稳健标的,保住靠前排名,而绝对收益的各企业和机构因为年末财务状况盘点,资金回笼现象较为普遍,“落袋为安”心理下市场流动性进一步下降,投资者情绪往往低落。而元旦后新年开市,机构业绩重新计算,基金经理有较强的“重新布局”激情,乐于考察新的市场主线积极投资。另外元旦后市场流动性的改善也有助于推动市场情绪和指数走势的改善。
春节前后的市场特征
如果我们考察更加长期的市场特征,例如元旦到春节,春节到两会期间的市场表现和投资者情绪。我们就能够发现,A股投资者熟悉的“春季躁动”行情往往出现在春节到两会期间,此时投资者情绪普遍上升,带动市场走强和主题活跃。根据我们的统计,近十年来(剔除2020年),春节到两会期间万得全A、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情绪指数上涨概率分别为88.9%、66.7%和77.8%。与之相比,元旦到春节期间三者上涨的概率分别为44.4%、44.4%和33.3%,节后市场比节节前更加活跃和强势。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5年以来(剔除2020年),元旦到春节期间万得全A平均下跌3.69%,沪深300平均下跌0.94%,市场表现总体偏弱,风格上大盘蓝筹占优。不过,1月的市场有时会因为制度变化(如2016年熔断制度)、流动性危机(如2022年和2024年流动性危机)而出现大幅下跌。如果把这些极端情形剔除,我们发现在正常情形下,市场在元旦到春节期间表现偏强,万得全A平均上涨2.81%,沪深300平均上涨4.51%,风格上依然是大盘蓝筹占优。
而历史上春节后两会前作为春季躁动的主升浪,往往也是一年当中上涨概率最高的时期,2015年以来(剔除2020年),万得全A平均上涨4.82%,沪深300平均上涨2.56%,因为微观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往往俱佳,风格上看小盘成长跑赢大盘价值,主题活跃。
今年年初关注什么
每年的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在历史经验之外,今年年初有着哪些新的特点,还有哪些方向需要关注?我们认为今年年初市场有两大特征,一是市场降准降息的预期非常强,二是特朗普即将再次上任担任美国总统,可能对市场节奏产生影响。
当前市场降准降息的预期非常强。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后,市场对明年一季度新一轮降准降息动作的预期快速上升。中国人民银行于12月16日召开党委会议,强调适时实施降准降息操作,确保市场保持充足流动性。12月18日,《学习时报》头版刊载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雨露文章称,2025年,预计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会继续增加,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可以考虑继续延期或者扩大支持范围,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视情况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2025年,应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引导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
从陈雨露副主任的文章来看,降准降息不仅是央行强调的“适时实施”,更应“有力度”,对居民房贷则需要“较大力度定向降息”,这篇文章在《学习时报》头版刊载,既是帮助市场跟踪最新的决策层政策思路,也是引导市场对未来政策取向的预期。事实上,在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快速下行,目前已经从月初2.0%以上降至1.7%以下,如此快速的无风险收益率下行速度非常罕见,对市场的影响很难参考历史经验获取答案。
如果年初如市场预期的央行实施了降准降息,对A股市场将产生什么影响。我们认为,力度较强的降准降息将能够释放较多流动性,配合财政政策发力预期,也有助于提振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强化股票相对债券性价比。结合当前产业趋势与政策支持方向,科技成长方向值得重视。不过也应留意一种较小的可能性,那就是降准降息力度很小,从历史上看这类政策出台后市场表现往往偏弱,不过从当前政策表态来看,这种情形出现的几率不大。
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曾指出,跨年行情、春季躁动能否顺利展开与市场流动性情况关系密切。从12月初开始,随着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越来越多的险资资金选择增加对高股息板块的配置,我们判断险资流入将对高股息板块的估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较强的宽松预期下,杠杆资金有望在元旦之后更加活跃,推动小盘成长、各类主题轮番表现。
特朗普即将再次上任担任美国总统,其上任后关注方向可能导致地缘政治冲击,影响市场节奏。市场关注特朗普“关税2.0”对市场的影响。在此前的年度策略展望中,我们曾指出实际加征关税影响存在六重变量,包括1)实际加征税率与时点待定,落地前或存抢出口效应;2)预计有一定政策对冲;3)有转口贸易措施等;4)出海情况已明显加速;5)税收弹性边际可能递减;6)关税转嫁能力等有所增强 。综合看“关税2.0”对2025中国对美出口会有影响,但不改A股中期牛市趋势。
目前,我们认为市场并未全面计入特朗普加征60%关税的预期,同时也预期国内已经预备了一定规模的扩内需政策作为加征关税影响的对冲。后续主要观察:1)特朗普是否在上台之初就迅速宣布对华加征关税;2)加征关税力度究竟有多大;3)我国扩内需政策能否充分对冲其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多大。
不过,从近期特朗普的关注重点来看,对华加征关税似乎并非他的首要议题,特朗普近期表态包括:1)对加拿大、格陵兰岛以及巴拿马运河发出领土要求;2)与马斯克一起施压美国国会削减大部分开支,原本超过1500页的预算案缩减至仅100多页,有关针对中国的条款被删去;3)特朗普要求暂停执行TikTok强制出售令,并与周受资通话。
2
催化频现,年初主题有哪些机会?
近日,围绕AI+、低空经济、国防新装备、机器人/机器狗等多个主题催化频现。我们继续维持此前关注潜在政策发力受益方向,AI+是中期产业主线,值得持续跟踪的判断。建议把握年初主题策略多线索轮动的机会。
AI+是中期主线
近期“人工智能+”持续活跃,科技创新聚焦AI+相关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国内产业快速进步的背景下,其中期主线的趋势已经形成。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