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婉:当前风险收益比很“划算”是参与A股好时机

标签:
当前风险收益比很划算参与a股好时机股票 |
分类: 股票与市场 |
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探访了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驻中国香港的亚太总部,并专访了该公司两位管理大中华基金的基金经理周波(Theresa Zhou)和郦犇(Ben Li)。今年,他们共同管理的3只大中华基金均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其中一只近一年收益率达20%,历史上该基金仅在2022年回撤较大。
作为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富达国际旗下大中华基金秉持自下而上的选股理念,坚持长期投资,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周期长达3~5年。在此次专访中,周波和郦犇仔细分享关于A股、港股的投资机会,同时也探讨了对我国逆周期调节政策的预期、特朗普上台之后全球贸易关系的变量、A股和H股流动性折溢价的影响,以及内地和香港市场互联互通带来的机遇。
A股风险收益比“划算”
证券时报记者:9月24日,国常会公布了一揽子政策,此后财政部提出10万亿化债方案,加上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如何看待和评估这些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周波: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力度空前,也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互换便利和回购再贷款、房地产限购政策松绑、“以旧换新”促进消费等,这些政策的加码对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起到了托底的效果。
一方面,政策降低经济增长硬着陆的风险,有助于防范基于房地产下行而引发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发行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占用财政预算的部分减少,资金就可以腾出来促进消费。政策是一步步出台,不是一次性到位的,后续我们还会继续关注明年财政扩张的动向,两会期间也是一个观察窗口。
我们实地调研的情况也表明,A股上市公司的信心在增强,工程机械、建筑开工率和回款等都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具有可持续性。
证券时报记者:过去几年,富达国际并没有收缩在中国的投资,市场触底反弹的时候也没有错过。站在当前时点,如何看待A股、港股的估值与投资机会?
周波:大中华区一直是我们很重视的投资区域,比起短期的波动和下跌,富达更注重长期投资。总体看,不管是历史对比,还是跟其他新兴市场对比,A股和港股当前的估值都比较低。从风险收益比来看,目前是很好的时机。尤其是政策鼓励分红和回购,加大对股东的回报,后续股东回报将会进一步改善。
证券时报记者:富达国际的长期投资理念,在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上如何体现?
郦犇:考核周期一般以3年、5年的维度进行设置,重点指标包括长期的基金绝对收益业绩,与基准指数相比较的相对收益。
证券时报记者:两位共同管理的大中华基金,具体采用了怎样的投资策略和思路?自下而上选股的话,最看重哪些指标或特性?
周波:我们秉持着自下而上的选股模式,对港股、A股都会充分配置,首先看重的是公司的质地和中长期成长性。而最看重的,可以说是商业模式——上市公司经营的是否属于一门好生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管理层的执行力是否到位,与股东利益是否一致?
其次,是财务上的指标。比如,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如何?1~3年内的成长性如何?
最后,结合估值情况,评估长期合理价值,并对比市场价格以判断是否相对低估。
从资产类别来看,在时间、估值、资产收益率、可持续性等维度上,我们会根据复利型资产、成长性资产、周期类资产、稳定回报分红类资产等不同的资产类别,分别进行评估和权衡。
A、H股价差已在起变
证券时报记者:两位共同管理的3只基金,均既能投资A股,也能投资港股,如何看待A、H股长期存在的价差?如果说A股享受了部分流动性溢价,那么多大的价差空间是合理的?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