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骥业:牵住扩内需“牛鼻子”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标签:
牵住扩内需“牛鼻子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财经 |
分类: 财经时事 |
2024增强内生动力推动
牵住扩内需“牛鼻子”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中国青年报 2024-12-17 09:57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2024年年底,“全方位扩大内需”的提出,标志着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将其放在明年要抓好的9项重点任务的首位。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上述工作作出更全面细致的部署,“扩内需”成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
“目前,国内宏观经济总量失衡,需求不足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解决需求不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着眼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通过政府加大公共产品的投资和供给,带动有效订单增加,从而带动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形成投资、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战略。牵住扩内需的“牛鼻子”,明年,一系列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企稳向好。
扩内需要以提振消费为主导
消费和投资是内需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重心多向投资领域倾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我国曾推出“四万亿”计划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据相关研报的测算,其中有约七成的资金被用于支持基建等投资。
如今,政策取向有了变化,重心从基建投资调整到居民消费和社会民生。这一变化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表述就能看出。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被放在了“投资”之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认为,当前,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转型,在房地产投资需求减弱后,如果继续保持制造业投资的较快增长,将会造成更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居民消费。”
“扩大投资的结果就是增加供给能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过去供需有缺口,供给不足,靠投资刺激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但当供大于求,仍然去刺激供给端,供需矛盾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在出口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就需要扩大内需,而且要以提振消费为主导。
具体来说,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5年,我国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等。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的第一天,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力做好“两新”工作,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
关于明年的“两新”工作,商务部已经给出了更明确的信号。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12月14日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透露,明年,我国将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稳住消费基本盘,让更多消费者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接下来)我们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出更多务实举措,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盛秋平说。
其实,在促消费上,自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截至12月13日零时,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带动八大类产品销售量超49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超51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带动新车销售近90万台。
中金公司研报预计,今年四季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规模可能在1200亿元左右。如果明年保持全年力度不减,则所需补贴金额将明显提升。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高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举措,可能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财政支出向更广泛的民生领域倾斜或是趋势。”中金公司研究部有关专家说。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升了消费的重要性,反映出政策已经打破了部分思维定式。”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今年我国已经出台了家电、汽车等消费的刺激政策,接下来可能涉及更广义的消费刺激,例如对日用品消费进行刺激。“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充实完善,以及针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方面,中央政府和央行可以发挥更强的作用。”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消费被普遍认为是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商品消费已经接近饱和,但服务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王一鸣认为,未来,应积极扩大服务消费,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准入限制和价格限制,促进社会投资进入,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对多样化服务消费的需求。“另外,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如何来刺激他们消费,生育补贴、普惠托育等都是可以去做的。”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发展服务消费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会议提到,2025年,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同时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
投资的关键是提高效益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