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不到三年,市值蒸发近千亿0酱油一哥”被消费者狠狠上了一课

标签:
海天味业被消费者狠狠上了一课股票 |
分类: 公司个股 |
在中国市场上,作为独一份儿的调味料龙头企业,海天也曾风光过。
2021 年年初,海天味业的股价猛涨,市值有一阵超过了 7000 亿,每股达到 124.68 元还多的价钱,使得好多买了海天股票的股民一下子就发大财了。
但高峰过后,便是没完没了的下跌。
到 2024 年 4 月的时候,海天味业每股的价钱降到了 37 元,市值差不多在 2000 亿那儿晃悠。
确实,这对于一般人来讲,已经是极大的财富了,可对于海天这种大企业来说,这 3 年的损失那是相当惨重。
上市企业市值下降是常有的事,调味料品牌股价有变动也没啥稀奇。
一个企业,在 3 年里市值蒸发了五千亿,这可挺少见的。
调味料,在市场经营里可不是那种显眼的商品类型。
不过中国老百姓把生活归结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就能明白调味料在老百姓过日子这方面到底有多重要。
民生之事没有小事,就算是一瓶小小的酱油,在市场里都能引起很大的动静。
所以,海天能够存续到现在,它的经营策略,很值得众多企业去借鉴。
海天味业的创立,最早能回溯到清乾隆那时候。
广东佛山的“佛山酱园”,迄今为止已经有 300 年的年头啦。
那时候,中国可没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调味料,酱油在老百姓的餐桌上也算是稀罕的奢侈品。
也就是说,海天酱园的先辈们,早在 300 年前就把老百姓厨房的调味罐稳稳抓在手里了。
在这一百年里,海天酱园一直安安静静地做着酱油买卖。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生产的酱油都卖到港澳地区了,还在那儿出了名。
1955 年,在广东佛山兴起了一轮“酱园合并”的大趋势。
在众多酱园中,海天酱园规模最大、产品最多,技艺也最为成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主导者落户。25 家酱园合为一体后,用的也是海天的名字,叫“海天酱油厂”。
尽管海天在当地属于特出众的大企业,可由于物资缺乏,海天的扩张步伐受到了较大影响。
到了 1994 年,海天才在历经了好几十年没啥大起色的发展之后,又开始大力改革,重组成了股份制的公司。
在接下来的好几年里,海天不光把酱油卖到了国内各个地方,还使劲发展出口业务,设立驻外的机构,在国外建成了年产超百万的生产基地。
得说一说,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时候,海天原来是国有企业,到 2007 年进行二次改制,就直接变成民营企业了。
海天味业的现代模样,就这样定下来了。
2008 年往后,中国贸易就像坐上了高铁一样,好多传统的国内产业顺势崛起,海天也在其中。
2014 年,海天于 A 股上市了,叫“海天味业”。
股市的变化没啥规律,海天虽然起起落落的,但总体是在往上涨。
2020 年往后,海天味业的股份猛涨,股价经历了一点小波动后就直线往上冲,到 2021 年初都快接近 7000 亿啦!
瞧瞧海天的发展历程,就能看出它在应对市场和环境方面特别敏锐。
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他们并非没碰到过危机,海天该低调就蛰伏着,该高调就张扬起来,跟着时代的步伐一起往前走,这就是它能成功的关键所在。
然而,时代变化贼快,谁都没法保证自己一直不栽跟头。
也就是说,就因为海天发展得太顺了,所以有些跤它肯定得摔。
海天的发展状况,从它的股市能瞧出些端倪。
2021 年股市达到高峰以后,海天的股价就开始稳稳地往下降了,盛极而衰这没啥可奇怪的,几百亿左右的变动,企业也能把控得住。
可就在 2022 年,失控的事出现了。
辛吉飞,以前就是个平常的小吃店老板,一开始他没啥流量,账号的定位也不清楚,在众多的发布者里头没什么名气。
关键的转折点是在 2022 年 8 月。
在 8 月 13 号的那个视频里,辛吉飞头一回把“添加剂危机”放进了大众的视野当中。
当天,他弄的是炸串的酱料,调配的时候,天然调味料他一点没用,用的是好多种添加剂给掺和出来的。
这个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挺多争议,后来辛吉飞又发布了“三花淡奶”“科技淀粉肠”“即食燕窝”这些食品的勾兑过程,在网上一下就出名了。
他总念叨的“海克斯科技”、“科技与狠活”,已经变成了好多网友拿来说食品安全的常用话。
那这事儿咋就跟海天扯上关联了呢?
就因为海天味业是当下中国最大的调味料企业,一提到食品安全,它总是没法避开的。
当然,关键在于辛吉飞曾在一期视频里,匿名讲了个酱油品牌在海内外配比搞双标的事儿。
不过呢,虽说这是匿名的,可网友还是凭借一些细微线索把海天给“揪”到了台面上。
这便是在 2022 年赫赫有名的“海天双标门”事件。
正常来讲,像海天这样的大企业,这么些年来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公关危机。
但这次的危机,他们确实是从来都没碰到过。
网络上质疑声那是铺天盖地,在 2022 年 10 月,这舆论才发酵了一个月,海天味业的股份就差不多蒸发了 28%。
如今瞅瞅海天味业那个月的价值线,很明显能看到一个特大的“深坑”。
也许是从来没碰到过这种场面,海天显然是有些发慌了。
他们不是没澄清,可那长长的一篇澄清稿,根本就没讲到重点。
从各国添加剂的标准讲起,说到某些人存心不良,从自身勤勤恳恳搞产业讲起,说到某些人让海天和消费者形成对立,从澄清自己没有双标讲起,说到网友应当信任“中国造”。
实际上,大家特别想搞明白的是,海天到底有没有往产品里加“科技与狠活”,要是加了,会不会对人的身体有啥影响?
然而在 10 号的公告里边写着这么一行字:
到现在为止,公司的经营没啥重大改变,广大投资者得理性投资。
而这句话,正是海天连发三函的首要目的。
在商场上就跟在战场上一样,不管是哪个行业,成为老大都是下属品牌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
常言说得好,要是没颗当老大的心,那你肯定走不远。
在食品领域,特别是那些调味品企业,不知有多少正眼巴巴瞅着海天,盼着这个占了大份额的龙头老大栽个大跟斗。
这不,盼啥来啥,麻烦事紧跟着就到了。
企业发公告让消费者谨慎投资,就一个缘由,他们的股市由于股民不相信,受到了强烈冲击,甚至都快动摇根本了。
就像不久之前某电器的全年业绩预告。
在互联网里,辛吉飞可不是啥大人物,而且后来他居然直接把 800 多万的短视频账号给注销掉了。
但没法否认,他确实凭借自己的力量推动了食品安全这块大石头。
在挺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包装袋上的配料表那叫一个挑剔,把各大品牌折腾得够呛,后来慢慢的,这事儿才平息了。
普通人对这事没啥感觉,可海天却是实实在在经历了一场“大难”。
海天味业在 2022 年的年报里,一点也不藏着掖着地说自家“2022 年碰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舆情’冲击,对我们产生了挺大影响。”
在当年的股东大会上,“零添加”这个词,以前从没有过的,居然出现了两回。
可以想见,他们之前压根没想到,有一天得因为产品的配料表去重新规划经营目标。
在海天自顾不暇的这段日子,好些同类型的公司都抓住了时机,冲了上来,像千禾味业就是。
千禾和海天,那绝对是同类产业。
主营的产品有:酱油、耗油、生抽、陈醋等等,跟海天属于绝对的竞争产品领域。
在辛吉飞曝光的事儿刚开始闹得风风火火的时候,千禾就靠着自家瓶子上大大的“0”,把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给抓住了。
等事情结束以后,千禾把自家特有的“零添加”放到了各个销售渠道的宣传页面当中。
不过呢,经过这一仗,海天就算顺利挺过去了,却还是伤了不少元气。
这位调味品行业的大佬,好像已经有点力不从心啦,海天当下的情形,那真是前面有豺狼、后面有老虎哟。
海天能当这么多年的龙头,主要是因为走多元化道路走对了。
如今市场上的这些调味料企业,被单一化束缚得太厉害了。
就拿十三香集团来说,产品挺多的,可除了十三香,其余产品的销售额只占到总销售额的 10%。
就说老干妈吧,商品系列林林总总加起来有 20 多种,但是大家一提到老干妈,通常说的都是豆豉做的油制辣椒。
另外,说起莲花,大家能想到的就只有味精,而提起太太乐,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鸡精。
说起海天,人们不是只认准某一种调料,而是对整个品牌都表示认同。
这完全能表明,海天的多元化发展成效显著。
接着,海天迅速上市、融资,研发新的产品,还大力推广,每一步都跨得又大又冒险。
就因为有这份胆量,他们才能在残酷的竞争里及时冒出头来。
可惜啊,时代变得太快啦,当下放开手脚发展的风险,可比十几年前大多喽。
海天老总庞康曾经说过,这几年在调味品产业里,好多品牌都试着进入相关领域,那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品牌还拓展了经营的种类,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就在跟前了。
上市 10 年啦,海天味业靠股票获得了一般企业根本达不到的财富,可是呢,股权老是动荡,让它一直都没法安心。
2023 年 10 月 16 号,海天味业的市值头一回降到了 2000 亿以下,这可是从 2018 年开始就没出现过的情况。
为了让外界能一直信任海天,海天在股票市场里频繁有所动作。
观察他最近的情况就能知道,除了有几项新专利出来股市形势不错,其他多数时候不是中性就是利空。
这么个大家伙,倒下去是不可能的,就算 3 年里市值少了 5000 亿,说到底也影响不了海天的现金流。
再说了,海天家大业大的,就算不搞那些没啥实际作用的金融手段,就凭着高额的研发费用和出色的经营方法,也完全能够在调味料市场站住脚。
企业能站住脚靠的是产品,海天不缺产品,他们或许真得琢磨琢磨,前路没那么好走了,到底缺啥。
-完-
资料参考:
36 氪财经:《海天酱油咋就跌落神坛了》
首席营销官:《海天酱油,越解释越糟糕》
虎嗅 app:《海天市值跌了 358 亿,困扰可不只是“双标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