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还要杀?

(2024-06-16 10:13:12)
标签:

孙权强调不能杀关羽

吕蒙还要杀

到底是谁杀了关羽

军事

杂谈

分类: 政治军事与文化
白衣渡江,夺回荆州后,孙权选择杀死关羽是否明智?_刘备_东吴_曹丕

为什么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还要杀?
汇源县县花 2021-09-01 18:15

孙权是最坚定地要杀关羽之人,怎么会“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呢?题主这个题目,大概出自电视剧《新三国》中的情节,而这个情节毫无根据,哪怕是《三国演义》中都没有这样写。

孙仲谋十分想杀关羽,但却不敢私自开刀。从历史史料,包括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透露的细节看,几乎是各个方面的人都希望关羽死,包括曹操,当然也包括刘备集团。

假如孙权不想或者不敢杀关羽,借吕蒙八个胆都杀不了关云长。那么,历史细节中又是如何隐约记载了关羽必死呢?

这件事,还得从关羽守荆州说起。

关云长积极奉行进攻策略,打破了三家平衡局势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刘备、孙权鏖战赤壁,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时,中原军阀基本上被荡平,三个活下来的大集团以战争和盟约划定了“疆界”,暂时相安无事。乘此机会,各自拓展地盘。

三家都有雄吞天下之志,所以,在拓展占领区时,也难免发生局部的争夺。这些局部争夺并没有引发如官渡、赤壁之类的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三家都表现出相对的均势,以局部战争维持着平衡,以收拾边缘军阀。三方都是以积蓄力量为主,尚未为战略决战做好准备。同时,又相互牵制,相互维系。

但是,占据荆州的关羽,则积极奉行进攻策略,向北发起攻击。同时,对孙吴采取强硬态度,大有先灭曹,再吞吴之势。

关羽的战略态势,提前暴露了诸葛亮以益州为家,占据荆州窥视天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计划。更准确地说,是关羽单方面宣布,各家进入一级战争状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时,交代了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八个字虽然只见诸《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记载”,但却是符合《隆中对》总体战略构想的。“拒”,是抵御而不是进攻,“和”更是要与东吴联合,继续对抗强大的曹操集团,实际上还是落实到一个“拒”字。如此,刘备则在益州站稳脚跟,孙权则安心经营江东。

关羽守荆州,既没有东和孙权,更没有稳居荆州,而是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北伐曹操,攻打樊城和襄阳。关羽发力甚猛,曹操一度产生迁都念头,以避其锋芒。

假如关羽尽收襄樊,那么,刘备集团就将继续坐大,以荆州而“利尽南海,东连吴会”。如此,便逼迫孙权不得不动手了。而且,曹操暗中结连孙权,两家共同夹击关羽。

其实,关羽根本没有能力做成这等大事,无论曹操、孙权还是刘备,此时都没有做好战略决战的准备,更不具备灭掉任何一家的实力。关羽贸然挑起大规模战争,逼迫三家提前进入决战。犹如后来的希特勒发动二次世界大战,威胁了全球利益,灭亡是决定性的。

所以,曹刘孙三家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卷入决战,关羽便命在旦夕了。

孙权屡遭羞辱,即便泄私愤也要杀关羽

孙仲谋虽然也是一代雄主,但与其兄孙策相比,还是弱了很多。仅以其心胸论,孙权对待孙策的后人,连陈寿都看不下去,在《三国志》中说了这样一番话:割据江东,策之兆基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也。

陈寿评价孙权有“勾践之奇”,卧薪尝胆之后便是失去理性地报复。因而,孙权杀关羽大有泄私愤之嫌。《三国志·关羽传》中说: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这段记载,被罗贯中写进书中,还加了一句“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话。这是罗贯中对关羽之死的一种看法,孙权受此羞辱,关羽不死也就难了。

但是,孙权也是不敢杀关羽的。上文讲到,关羽北伐,曹操受到威胁,打算迁都。司马宣王、蒋济认为,关羽如此得志,“孙权必不愿也”。于是,曹操派人前往东吴,让孙权抄关羽的后路以解樊城之围,事成之后,割地以酬。

孙权得到了曹操的支持,袭夺荆州,活捉了关羽。关羽被押到临沮时,孙权下令将关羽关平父子斩首。然后,把关羽首级献给了曹操。

曹操得了关羽首级,知道是孙权试图转嫁祸端。孙权这招,当然是想把战火引向曹操,同时,也是害怕刘备报复,有向曹操求助的意图。曹操礼葬了关羽,孙权之计没有得逞。

这其中,便看出了曹、孙两家只杀关羽,都不愿意得罪刘备。关羽不识时务,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平衡局面,孙权又惨遭羞辱,不杀关羽如何出心头恶气。

为何关羽一死刘备就称帝,难道刘玄德也有意杀兄弟

章太炎曾说,诸葛亮有意杀关羽。此说很讲得通,关云长不顾刘备集团战略构想,在张飞、黄忠、马超等人纷纷立功之际,贪功冒进,诸葛亮不杀他,又如何继续治理刘备集团,如何实现个人理想呢?

但是,说诸葛亮杀关羽,犹如说秦桧杀岳飞,没有上头的支持,诸葛亮敢擅自做主吗?章太炎远隔千年都能看出诸葛亮的心事,难道一代枭雄刘备就看不出来吗?所以,关羽之死,刘备也有嫌疑。

刘关张桃园结义,只是演义小说,正史中的刘备,恐怕与张飞的关系更好。

当关羽得知马超投降后,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陈寿记载道,诸葛亮知道关羽看不起后来的降将,便回信道:“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诸葛亮敢贬低张飞抬高关羽,难道他就不怕张飞不服吗?恐怕刘备集团中,诸葛亮只驾驭不了关羽吧。即便是得罪张飞,有刘备管着,诸葛亮有足够的台阶下。《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张飞确实很服诸葛亮。

《蜀书·费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刘备做了汉中王,派费诗去荆州拜关羽为前将军。当关羽得知黄忠为后将军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关羽不肯受拜,费诗劝道: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原来,关羽不仅只是傲慢,而是要与汉中王“一体”。做兄弟可以一体,别人要做皇帝,还能与你一体吗?即便是刘备宽厚,但此时是以“王”的资格来封官,那就是王命不可违。关羽在大是大非面前屡次犯忌,刘备难道不知?

当初,孙权派吕蒙袭夺州郡,刘备亲提五万只众来到公安。而当荆州被袭,关羽危急,刘备为何不遣一兵一卒了呢?哪怕是下一道王命,诸如刘封等大将也有机会策应关羽脱险。

关羽被杀后,两年之后,也就是221年,刘备称帝。此后,张飞遇害。史书中写道,刘备听说张飞部下有表上奏,下意识地忽然说了句:“噫!飞死矣”。而关羽父子被斩,陈寿却只字未提刘备的表情如何。

刘备对张飞可谓日思夜想,乃至心念相通,张飞被杀。刘备断然起兵伐吴,而关羽败亡,刘备则心安理得地登基称帝。

陈寿用春秋史笔,史家因桃园结义而没有把关羽之死与刘备挂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刘禅进一步解读,到底是谁杀了关羽

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以邓芝为使臣出使东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吴蜀两家建立通好关系。刘禅的这一举措,实际上是纠正了关羽的错误,同时,也侧面印证了关羽为何被孙权斩杀。

上文讲到,关羽死后,刘备没有丝毫表示,张飞死后,《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说“追谥飞曰桓侯”,而却没有提到关羽被追谥。是不是因为关羽时常把“汉寿亭侯”挂在嘴边,刘备就不封他了呢?但是,五人合传中,马超也曾是汉室的都亭侯,《马超传》中也有“追谥超曰威侯”的记载。这不是很奇怪吗?

景耀三年(260年),刘禅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关羽此时得谥号:壮缪侯。景耀四年,又追谥赵云。

景耀六年,蜀汉灭亡。可见,刘禅是在蜀汉王朝危急存亡之秋,有意追赠“故将军”的,给关羽的谥号,其实就是检讨过去的错误。壮缪,说白了,就是非常大的谬误。

因而,刘备、刘禅父子对待关羽的态度,似乎可以从侧面印证,孙权杀关羽恐怕也有掐准了刘备心思的可能。关羽若不死,不仅危及东吴,祸连曹操,也是刘备的一大隐患。

可以说,孙权把握了时机,审时度势,不仅泄了私愤,也为三国时代的真正到来搬掉了一块绊脚石。关羽之死,满足了当时形势的需要,曹、刘、孙三家都希望维持暂时的平衡,养精蓄锐,吞并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