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权教授:全球货币结算中美元涨至41.74%,欧元跌到32.64%,人民币呢?

标签:
全球货币结算财经 |
分类: 金融世界 |
本文共3100多字,需用时6分钟,看官们耐心阅读,原创不易,欢迎点赞关注。
据上证报援引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3月份全球货币支付数据统计显示,在排名前五的支付结算活跃货币中,出现了三升两降的态势,但排名前五的顺序较2月份并没有明显变化,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但人民币环比上升明显。欧元的市场份额下降明显。基于SWIFT系统,到底能不能真实反映人民币的全球支付情况?CIPS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也要通过swift才能结算?这种说法可信吗?
美元地位不可撼动
在SWIFT报单系统下,美元仍然十分强势,占据全球第一结算货币的地位。
虽然近一年多来,全球的“去美元化”进程在不断加速,但是美元仍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各国都在保持一定美元结算的基础上,加大了其他币种的结算比例,进行了货币互换等降低美元支付风险的策略。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美国的目前出现的经济金融问题,还没有完全爆发,美国通过收购兜底的方式,暂时性地堵住了银行业危机的火山口,所以美元还是暂霸占着全球第一大支付货币的位置。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持续不断地加息,导致美元升值,这自然也就导致了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升值,其他欧洲币种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币种贬值,导致美元在全球支付系统中比例的上升。
2023年3月份,美元在SWIFT网络报单系统下,支付份额环比2月上升了0.64%,达到了41.74%的全球份额。
我们客观地看待美元的这个数据,毕竟美国现在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作为二战以后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依旧延续着其强势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美元霸权的滥用,各国都在加速去美元化,但是目前美国的影响力依然遍布全球,特别是在欧洲地区,美国依旧占据着领导地位,所以全球大宗商品的结算依旧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
美元在美国经济霸主、军事霸主、金融霸主的支撑下,依然具有世界流通货币的属性,自然也就可以更加从容地利用世界货币转移矛盾和收割全球。
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三大危机,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和银行业危机。
同时债务上限的应对措施悬而未决也增加了美元的不确定性,导致包括人民币、日元在内的其他币种的占比上升。
各币种占比此起彼伏
在SWIFT报价系统下,欧元、英镑、日元分别位列全球第二、三、四名,占比分别为32.64%、6.19%、4.78%。
值得一提的是,欧元和英镑的支付份额环比双双下降,分别跌3.79%、0.39%,欧元的支付比例占比较高,主要是SWIFT是按照主权国家或者地区为单位统计的。
欧洲国家内部的贸易往来,也被计入了国际贸易结算,这就相当于我国把省份与省份之间的贸易也纳入了国际结算,自然支付份额就上来了。
另外,欧元环比下降的原因还是出现在其内部,一是因为地缘问题,俄乌也属于传统的欧洲国家,以前欧洲国家的能源超过一半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俄乌危机以后,美国为了制裁俄罗斯,禁止了欧洲国家向俄罗斯进口能源。
所以,从能源进口的角度看,原本属于欧元的国际结算金额,换成了从中东、美国进口,自然这部分欧元就换成了美元,这也是美元支付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是因为美国的加息,导致美元回流,欧元贬值,以欧元计价的资产也就紧跟着缩水了,2022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下跌了11%,作为国际储备和外贸结算货币,货币的贬值会导致资产的缩水,所以欧元的支付比例减少就在情理之中了。
说完欧元,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大支付货币英镑,说起英国,我只能说是自废武功了,原本在没有脱欧之前,英国在欧洲还是很有话语权的,虽然与德法在欧盟的领导权上有分歧,但最少可以在舞台上经常亮相。
如今倒好了,欧盟没有英国的参与,自然而然也就被边缘化了,目前英国的经济仅在世界排名中位列第六位,被其曾经的殖民地印度超越。
另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英国将成为G7集团中唯一一个在2023年将出现经济负增长的国家,经济预期的悲观自然会导致英镑的贬值,这是英镑区别与欧元区的一个自身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