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裕能VS德方纳米转发雪球“感悟交易”的文章因为本人是一直重仓并研究兴发集团的

(2023-07-26 09:54:02)
标签:

湖南裕能vs德方纳米

股票

分类: 公司个股



湖南裕能VS德方纳米转发雪球“感悟交易”的文章因为本人是一直重仓并研究兴发集团的 
一臂之力LSS 2023年04月16日 15:28   湖南

湖南裕能(SZ301358)$  湖南裕能VS德方纳米
转发雪球“感悟交易”的文章
因为本人是一直重仓并研究兴发集团的,之前看好兴发集团也是因为看中他的那个磷酸锰铁锂的液相法技术,后来看了新华社采访德华纳米董事长孔令涌的视频,觉得德方纳米这票真不一般,虽然俺很赞同但一家之言发出来仅供大家了解一下
德方纳米(SZ300769)$ $C裕能(SZ301358)$ $万润新能(SH688275)$ 最近裕能上市,很多不明所以的小白被中签者忽悠的买了套,股票嘛,有亏有赚很正常,但是要总结,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翻看了出现在德方纳米股吧里讨论裕能与德方两者的帖子,发帖的人普遍都是对于行业没有理解的,特别是那些自诩“裕能行业老大”的人完全就是信口雌黄瞎咧咧,像是喊口号搞传销,一点研究不做,认为看了个招股书就什么都懂了,不仅骗了自己还害了别人。本来是不想写的,因为每次发帖德方都要跌一阵子,但账号确实很久没有动态了,正好闲来无事,那就简单写写吧,算是新年第一帖。我发现很多买入裕能的朋友逻辑很简单,认为行业出货第一那市值就理应第一,然后锚定出货第二德方的市值就开始疯狂打预期,认为绝不会比第二低,认为这是市场在犯错,存在显而易见的套利空间,结果就是廋了自己的钱包,肥了那些融券的专业人士。一般情况下,行业出货第一确实能证明自己的地位,但是在裕能和德方之间这个逻辑却是例外。磷酸铁锂真正起量是在2020年前后,功臣是比亚迪和特斯拉,大红大紫是2021年,行业内疯狂扩产能也基本集中在2021年,包括裕能,而作为上市公司的德方却并没有跟随大流走,而是利用了唯一的一次再融资机会走差异化最终选择了新材料磷酸锰铁锂。如果德方当时利用融资的钱去扩展普通铁锂的话,那现在产能肯定是早就超过50万吨了。至于德方当初为何选择磷酸锰铁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动力铁锂追求能量密度,在这一点上德方当时的产品性能已经比不上裕能了,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那它肯定继续研究,其实难度也不大,只是做高压实密度而已,但未来会涉及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互相卷杀;2.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例如磷酸锰铁锂,在能量密度上可以甩裕能几条街,同时具备深厚的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那它就没必要把精力财力投入到普通动力铁锂这个末路的路线上了;3.储能铁锂追求循环次数,那这是德方的优势,市场望尘莫及,德方30多万吨铁锂产能对应储能电池产能也就是100多GW,未来完全卖得出去,不存在落后产能恶性竞争的顾虑。而选择磷酸锰铁锂那就又涉及产能停滞不前的问题,因为毕竟是新材料,涉及到验证、配套、产能爬坡等周期,在这个时间窗口阶段就会让一些简单肤浅的自媒体带节奏:例如份额被超越、龙头椅子被抢等等。所以,总结一句话:裕能是2019年之后成长起来的黑马,它出货第一是有水分的第一,不是真刀实枪凭借产品力击垮别人得来的第一,因为原来的第一(德方纳米)这两年产能利用率仍是满产满销,人家是不够卖,裕能并没有挤占它的市场,之所以德方为什么没有扩产能保持领先,那是因为它有更好的选择,把重心投入到更先进的产品中去了。另外,评判一个公司的实力,业绩重要,潜力也同样重要。这就解释为何裕能、万润市场只肯给15倍估值,而德方可以给20倍估值的问题了。业绩会突然变脸,但潜力和底蕴不会。从招股书中公司历史沿革可以了解到,裕能其实是没有什么潜力和底蕴的,它成立于2016年,最初3个股东,其中一个出铁锂技术(广州力辉),余下出钱;2017年电化系股东进来后出钱开始资本化,后面随着一次次的增资扩股,截至最新上市广州力辉持股比例已经降至5.28%了,后面解禁后应该是套现跑路。裕能铁锂技术源自于广州力辉,但股东颜和柯二人在把技术转给电化系之后就好像没影子了,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都没有他们的名字。所以,未来期望电化系这些外行能继续带领裕能做出什么新产品基本是没有太大的可能。识图:新材料ETF至于德方纳米的底蕴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想了解的可以自己查查资料,就说一个:德方成立于2007年,一直从事纳米材料研发,在磷酸铁锂连个毛都不是的时候就一直专注这个领域,经历过行业的低谷与起伏,现在的董事长(也是创始人)才40多岁,年富力强,能力全面,行业理解深刻。这里主要说说德方纳米的潜力。德方纳米的铁锂制备工艺跟行业相比是不一样的,它是液相法,其余都是固相法,液相法做出来的材料更加小而均匀,最终体现在产品性能上就是循环寿命非常优异,所以它是当前全球最优质的储能电池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华为)的主供,马斯克也说了,未来储能行业的增速和规模不比电动车的小,另外大储是非常看重成本的,初始投入是成本,循环寿命也是成本。且相较于动力铁锂这个红海,储能铁锂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另外之前外国的储能都是用三元的,这两年才开始逐步采用铁锂路线,算是一片空白,未来潜力巨大。动力电池方面,市场都在传言宁德时代即将向特斯拉供应M3P电池,虽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根据已知的线索去分析基本八九不离十,只是时间问题。如此的话,裕能将会面临生死,因为这是材料的迭代,且新材料不仅是性能上提升几个档次,成本还比你旧材料低,如果特斯拉在3季度把标续换了M3P电池,引领行业同步迭代,那裕能的80万吨材料未来卖给谁?比亚迪吗?哦对了,裕能还有一个深得小白喜欢的卖点就是宁德和比亚迪入股,其实在材料紧缺的这两年,为了保障供应,他们俩入股某个供应链公司并不是新鲜事,入股并不是控股,也不是嫡系,且入股的成本也很低,宁德只花了1个多亿,比亚迪花了几千万,这两年也达到保供目的了,未来再遇到好材料时完全可以随时舍弃,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有裕能同宁王和迪王“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这种如此高的预期。识图:新材料ETF最后总结:1.裕能目前相较于德方不是低估,而是高估了;裕能应该还有两年的高光时刻,短期合理市值应该是德方的二分之一,长期合理市值应该不会跑赢万润新能。2.裕能并不能代表磷酸铁锂行业,如果裕能这种底蕴的公司都能被你们视之为磷酸铁锂龙头的话,那磷酸盐系这个正极路线迟到都是被行业淘汰的命运。3.磷酸铁锂已经不是一个好赛道了,先不说产能过剩的问题,主要是需求端预期不好,未来新能源主要看国外,但是欧洲北美等电动车增速快一点的都是高纬度地区,特斯拉铁锂版本正常温度只能跑400多公里,天气一冷只有200多公里了,在高纬度地区是不够用的,至少要300-400公里以上才行,所以磷酸盐系路线未来想要在全球电动车上有一席之地,材料必须创新,我拿了这么久的德方就是看重它的差异化,一是储能,二是赌它的新材料能够满足高纬度人群的需求,打开新的市场预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