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旦陷入经济内循环,啥“最值钱”?这3个行业或能真正受益?

(2023-04-26 15:05:53)
标签:

经济内循环

财经

分类: 财经时事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房地产建设来拉动,如果对西方国家依赖太强,我们会陷入很被动的局面,所以我国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内循环是很重要的。

一旦陷入经济内循环,啥“最值钱”?这3个行业或能真正受益?
播报文章  安心说财经  2023-04-14 06:43 四川

前言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房地产建设来拉动,如果对西方国家依赖太强,我们会陷入很被动的局面,所以我国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内循环是很重要的。

 

 

三年疫情民众消费意识不高,拉动内需是当务之急,那么一旦开启内循环模式,哪些行业最受益呢?

 

一、经济内循环的优势

 

 

所谓的经济内循环,通俗点说就是靠国内老百姓的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比如说朝鲜,就是很典型的经济内循环国家,本国制造的东西,就主要在本国销售,钱基本上“肥水不流外人田”,朝鲜在疫情期间自己封锁了很长时间,也没听到什么不利的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还是挺欣赏朝鲜的行事风格,比起风云突变长期依赖美国的韩国还是硬派得多。

 

 

经济内循环最有利的一点就是可以稳定国内物价。三年疫情物价上涨明显,我国大量商品原先都是靠出口到西方国家,以此获利。

 

 

不过西方国家一直怕中国的崛起,长期打压我国经济。如果拉动国内经济消费,我们就不用处处受制于人,老百姓自己的购买力就够满足企业需求,有消费就有流动资金,有流动资金就有发展机会。

 

 

此外,经济内循环势必影响房价,房价降低还贷压力就小得多。因为要内循环的前提是老百姓手中有钱,目前沉重的房贷压在肩头,大多数人得还房贷,生活品质根本没法提高,没钱就可不能实现经济内循环。一旦决定要扩大国内消费,房地产的泡沫就得使劲挤一挤,百姓有闲钱消费了,才谈得上拉动内需,所以降低房价是重要举措。

 

 

二、经济内循环受益行业

 

 

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我国很可能会开启经济内循环模式来振兴国民经济,自古以来要自产自销必然要发展农业。

 

 

首先受益行业非农业莫属。“民以食为天”,满足全国14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

 

 

以前我国也会有很多农产品出口到国外去,如果经济内循环,那么这些出口到国外的粮食就直接在国内消耗掉。当然不是说所有本国种植的农产品都能让老百姓心甘情愿掏腰包买,只有发展特色农业,健康农业,才能刺激老百姓消费。

 

 

像我们之前大量从别国进口转基因大豆,主要就是图转基因大豆价格比国内的便宜,但是转基因大豆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大多时候压榨油,不适合百姓做酱油等食用。经济内循环可以让本国质量好的大豆有销路,民众也吃得放心。

 

 

其次是零售业受益,其实现在社会转型期间也看得出来,电商线上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之前双十一、双十二成交额都是上亿元。经济内循环开启后,网上销售活动照样会开展起来,因为大家对网购已经很认可,也养成了习惯,觉得很方便,选择面也很宽,不受地域限制。各类箱包服饰、化妆品、生活用品、食品甚至黄金白银首饰等等,都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都可以自由买卖促进消费。

 

 

再说了,网上零售业的发展还拉动了外卖和快递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已然成为了当下年轻人最流行最认可的生活方式,短时间内不管经济朝什么方向发展,大家的消费肯定还得集中在网络下单购买这一块。

 

 

此外,还有线上APP自媒体等,也是经济内循环不可少的,可以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存在。就像几年前美国大片和韩剧限制令一出,国产动画片动作片就迎来了一波发展契机。做自媒体的也要突出本国特色,大力宣传本国文化,才不会被外国文化影响。老百姓精神生活丰富了,愿意大力支持本国文化发展,才是经济内循环最大的好处。

 

 

结语

 

 

促进经济内循环也不是代表闭关锁国,毕竟清政府落后就挨打的教训还深刻印在国人心中。我们如果真要实现经济内循环,提高文化自信很重要。很多行业也会迎来新的挑战和契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还是要多观察如今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强有力的应对。我们谈经济内循环,也不是鼓励大家拼命消费,理性对待每一件事终归是正确的选择。

 

 

今日话题:一旦陷入经济内循环,啥“最值钱”?这3个行业或能真正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