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石化胜利油田:勒紧碳排放,这家油田“明码标价”!

(2023-03-30 00:29:27)
标签:

中石化胜利油田

碳排放“明码标价”

我国自愿减排机制

股票

分类: 公司个股
胜利油田按照集中管理,区域化服务原则,分步分类推进专业化

勒紧碳排放,这家油田“明码标价”!

石油圈 2023-03-03 17:25 发表于天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6B1ib8EBYjE26v53STcGmqGmnSks9rmX1Y10JGFu6Mao8jQhPof5qaauLC6DFUF9PZDQUtdGUAnfoibOjibTe7Ro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3年,胜利油田建立碳排放激励约束机制,为碳“明码标价”——排放少的单位奖励,排放多的单位惩罚,倒逼各单位不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碳排放不仅涉及生产运营,而且还包括投资决策。胜利油田把碳排放量作为企业决策时考量的一大关键指标,从源头控制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倒逼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怎么奖?怎么罚?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6B1ib8EBYjE2tfuuMCvqosdJdI8alvMZNEsrRibMSpgoaTbWCMLsZOaUGsNMqLInibmFjMN7zMwh8YfuL7gSwlCo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据胜利油田官方微信报道,各直属单位2023年度碳排放指标以2022年度碳排放量为基准,综合考虑2023年度产能建设、重点工程、注汽、压驱等项目投产因素,核增相应单位年度碳排放指标。


具体奖惩办法:


年度实际碳排放量与计划指标对比——
每节超1吨二氧化碳,奖励或扣减绩效100元

 奖励或扣减绩效总金额的3%用于奖罚直属单位经营管理者

 新修订的考核办法对能耗总量也作出了量化考核指标,每节超1吨标准煤,奖励或扣减绩效200元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libeOSxqCY3gdxvG8PGFO29RWz6iaMwljribvTDeIzg7hfTV4l7oawibEtxVds7hqeGNg3cbJ6XfofJzyOrrhic2m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生产用电和用热是油气开发碳排放主要的源头。碳排放价值化则能够有效控制各单位碳排放数量,鼓励实施产液结构调整、能效提升、新能源建设等降碳措施,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降碳水平。
新建项目要过“碳评关”
每一个新建项目,不光要算投资回报率,而且还要过“碳评”关,算清经济账和环保账,引导项目决策向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根据2022年颁布的《胜利油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与节能审查管理细则》,每一个新建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每1吨可预见的碳排放都计算“碳成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5000吨的新建产能项目,编制碳排放评价专篇,置于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前置环节,只有通过审批合格后方可实施。




延伸阅读 马永生:将CCUS项目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6B1ib8EBYjE2tfuuMCvqosdJdI8alvMZNEsrRibMSpgoaTbWCMLsZOaUGsNMqLInibmFjMN7zMwh8YfuL7gSwlCo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说到油田治理碳排放,CCUS是重要路径和关键技术。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CCER)市场,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更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当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相对来看,欧美国家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比如,2021年1月,美国发布碳捕集与封存税收优惠政策,即45Q条款最终法规,明确私人资本有机会获得抵免资格,极大地鼓励了商业CCUS项目实施。2022年8月,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中,进一步提高了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

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和项目稳步发展,但相较于庞大的碳排放总量,CCUS项目规模还比较小,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成本很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此外,在我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是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但该机制自2017年起暂停实施。同时,我国已发布CCER方法学200多个,但CCUS项目有关方法学仍是空白。在既无方法学也无交易机制的情况下,CCUS项目经济性难以得到保障,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马永生建议,将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一是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逐步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二是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CCUS方法学研究,或对企业开展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认定并尽快发布,推动CCUS项目获得碳减排量,提升项目经济性,推动CCUS项目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三是参考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 END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