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魔城彩石
魔城彩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213
  • 关注人气:1,2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首瞻:闰土喊鲁迅“老爷”,我用了15年,才读懂当中的生存智慧

(2023-02-15 00:10:25)
标签:

闰土喊鲁迅“老爷”

生存智慧

文化

分类: 政治军事与文化

有的人出生便在罗马,有的人出生便是骡马。


闰土喊鲁迅“老爷”,我用了15年,才读懂当中的生存智慧
播报文章  马首瞻  2023-01-23 14:49 山东 特邀作家,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闰土,鲁迅笔下一位鲜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短篇小说《故乡》。

 

 

与其说“故乡”是鲁迅的回忆录,不如说是对旧社会贫苦农民生活的实录。鲁迅是以闰土为创作角色,刻画出旧社会把一位原本活泼炽热真诚的少年,一步步变成自卑木讷麻木的贫民。

 

 

整部“故乡”,最难忘的是闰土。他少年时的灵动,中年时的卑微,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在出走20年后,再回故乡,再遇闰土,除了对故乡物是人非的感伤,感慨最多的是闰土人生的沧桑巨变。

 

 

尤其是他冲着鲁迅喊出那句“老爷”以后,鲁迅心中再无闰土。

 

 

我们读到此处时,总是站在鲁迅的角度去感受鲁迅的感受,总是同情怜悯于闰土的自我卑微。

 

 

当成年以后再读闰土,我忽然发现少年的我们是多么自欺欺人,闰土不是服务小说剧情而创造的人设,恰恰是当年可怜他的读者,包括你我。

 

 

时间会让身份的差距变得更加突兀

 

 

无论是佛家宣扬的众生平等,抑或是道家所谓的因果轮回。

 

 

前世与来生,只存在于他们的说教当中,没有人能够同时经历自己的前世、今生、未来三个阶段,我们只能活在当下。

 

 

既然活在当下,那么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与人的平等,除了生命的基本平等以外,剩余的只能用相对平等来衡量。

 

 

人与人确实存在“起跑线”的问题,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人之所以感受不到生活的不平等,是因为没有感受到生活的概念。当社会认知逐渐建立时,那种对生活不平等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烈。

 

 

有的人出生便在罗马,有的人出生便是骡马。

 

很显然,鲁迅是生在罗马,而闰土出生即是骡马。

 

 

鲁迅与闰土相差两岁,初次见面时,鲁迅12岁,闰土14岁。人在少年最难能可贵的是一颗炙热而真诚心。

 

 

此时,鲁迅与闰土都不懂得什么叫生活,在他们眼里生活只不过是开心地玩耍。并没有意识到彼此的身份,一个是富家大少爷,一个是穷家大儿子。

 

 

但生活会慢慢地告诉他们,鲁迅作为周家少爷是不用考虑衣食住行的问题,他可以拥有更加多元化的人生选择,他可以留在绍兴经营家业,可以到大城市读书,也可以到国外留学。

 

 

而长工家的儿子闰土,他的人生大概率是重复着祖辈做长工的职业。

 

 

鲁迅平生最痛恨“老爷”的称呼,但他不知道自己所痛恨的东西恰恰是闰土那类人“安身立命”的生存基础。

 

 

鲁迅可以奔走呼号,号召打倒“老爷”。殊不知,如果不是有祖辈的“老爷”给他提供物质支持,他是绝不可能意识到“老爷”是封建旧社会的毒瘤。

 

 

纵使鲁迅打倒了“老爷”阶层,这种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是不会太影响鲁迅的生活,而闰土则不同。

 

 

在闰土和家人眼中,“老爷”无异于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没有“老爷”的话,自己上哪做长工,如何养家糊口维持生计。

 

 

鲁迅对中年闰土张口一声“老爷”感到诧异并不奇怪,他作为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是无法想象闰土这种穷人内心的真实需求。

 

 

闰土是旧社会千千万万的穷人之一,在物质与认知的局限下,他不可能反抗“老爷”,既没有反抗的勇气,也没有反抗的底气,更没有反抗的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当闰土接过父辈养家糊口的重担时,他必然要走向父辈的生活轨迹。

 

 

此时,富人与穷人的身份差距,也就愈发显现出来。

 

 

“老爷”是生存的基本

 

 

闰土的家庭是没有生产资料的旧社会家庭,他们家所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给大户人家打工,家庭收入全部取决于“老爷”。

 

 

“老爷”不给活,闰土家便没有生活来源,日子便会过得更加艰难。这是鲁迅不曾经历的穷人之苦。

 

 

鲁迅与闰土的生活差距有多大呢?

 

 

少年闰土要在夜晚替家里看护西瓜,要与瓜地里的猹“斗争”。

 

 

少年鲁迅则是生活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夜晚看星空、听蛐蛐叫声,实在烦闷时还可以爬上墙头看外面的两棵枣树。

 

 

两人的生活比较起来,闰土的人生根本没有起跑线。如果非要有一条线的话,那就是画地为牢圈住他的命运之线。

 

 

从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我们忽略了一个青年闰土。

 

 

闰土是真实存在的,青年闰土没有被鲁迅写进文章,但他确实鲜活地存在着,他在鲁迅的影响下,曾经到学堂读过书。

 

 

好景不长,闰土在学堂没待多久,父亲身染重病去世,闰土改变命运的机会从此破灭。

 

 

因为父亲没有了,闰土便终止求学的梦想。同样是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的鲁迅,他的梦想并没有遇到本质的动摇。生活可能会艰难一点,但不会阻挡他想要的自我塑造的人生。

 

 

一样的人生变故,一样的少年丧父,一样的年纪轻轻扛起家庭的重担。鲁迅成为一代文豪,闰土成了自己的父亲,也成了鲁迅笔下的一个创作素材。

 

 

后来的故事更悲凉,鲁迅可以在大学领着300大洋的工资,闰土则把父亲留下的六亩沙地卖掉,这是他们家仅有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本钱。

 

 

最后,六亩地和“老爷”都没了,闰土的生活更苦了。

 

 

闰土的生存之道

 

 

那声“老爷”让鲁迅感慨万千,但他却是闰土那个阶层的生存之道。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