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出海权,也无法阻挡吉林进入日本海,东北如何借港出海?

标签:
吉林借港出海俄罗斯扎鲁比诺海港财经 |
分类: 财经时事 |
统计数据表明,东北三省中,吉林省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老二状态。在三省中,吉林省的省域面积居中,地理位置居中,粮食产量居中,然而,出人意表的是,吉林省的GDP增速却意外名列三省之首,这实在出乎很多人意料。不过,即使如此,也依然没能改变吉林省GDP总量在三省中垫底的命运,当年,吉林省以12311亿元的GDP总量,落后于黑龙江的13699亿元,更落后于辽宁省25115亿元的一半还多,位居末席,这大大拉低了吉林省的人均存款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排名勉强排在黑龙江与辽宁之间,仍然居中。
东北三省曾经是中国的“工业摇篮”,新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工业项目,包括钢铁、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等等重工业,无一例外几乎都是从东北出发走向全国。但随着国门打开,海外贸易勃兴,海洋经济逐渐取代陆地经济,成为新时代的宠儿,而东北三省中,只有辽宁一省毗邻渤海,吉林与黑龙江皆因属于纯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渐渐跟不上形势,让曾经领航全国的东北三省,从中国的经济强省,渐渐跌落到末流,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沿海地区转移,东北人也开始做星云散,海南、云南,只要靠海的地方,都有东北人的身影。
海岸线问题,成了东北人民心中的痛,也成了全国人民讨论的焦点,而位于黑龙江与辽宁之间,内陆得不能再内陆的吉林省,缺少出海口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软肋。其实,吉林及黑龙江东部地区虽然地处内陆,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却非常大,只是囿于没有自己的出海口,向国外发送货物需要先经过一段七拐八绕的陆路,通过铁路或者公路,将货物运抵辽宁省境内,然后才能在辽宁省的港口装船,出渤海,入黄海,最终向世界各地发散。遥远的陆路通道,不但耗时耗力,更耗钱财,与直接从海运走货比起来,运输成本畸高,成为挡在许多大宗商品贸易前面的高门槛,将更多商贸交易挡在了门外。
就拿运往日本的货物来说,如果从吉林境内的港口直接通过日本海运往日本,所需时间只有十几个小时,但如果通过陆路先运往环渤海湾港口,再通过日本海到日本,最短也需要四天左右的时间,而日本目前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货物吞吐量客观,因此,拥有出海口对吉林来说,是经济破局的前提。
因此,可以说,盼海岸线、盼港口就如身处干旱的人盼甘霖,面对骄阳的人盼云翳,期望在某一刻,可以与大海、海岸线、沿海港口发生某种联系,让吉林经济重回当初的巅峰状态。
其实吉林省离海岸线并不远,可以用近在咫尺来形容,却囿于国境线之困,无法突出朝鲜与俄罗斯的包围直接与大海相连相通,因此只能望洋兴叹。
没有海岸线,没有港口,更没有出海口的吉林,被陆地夹裹其中,如何打破僵局,实现逆袭,走向海洋,是吉林亟需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东北地区的港口并不少,有丹东、营口、锦州、盘锦、大连与葫芦岛等众多港口,而且年吞吐量惊人,据统计,2021年全国所有港口总共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约2.8亿TEU,仅营口港、大连港与锦州港三大港口年吞吐量便超过了1071万TEU,占到全国总吞吐量的3.8%,只是非常可惜的是,这些港口全部位于辽宁省境内,与属于内陆省份的吉林并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一个图们江入海口给吉林留下了一线希望,而这线希望中一个关键节点便是吉林省的珲春市。珲春市,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地处图们江下游入海口,距离日本海仅15公里左右,距离俄罗斯扎鲁比诺港也仅仅60公里左右,扎鲁比诺港,是俄罗斯著名的天然不冻港良港,不但四周交通网络发达,有铁路、公路直达俄罗斯腹地,而且距离中国国境线不到20公里。如果吉林能与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直接对接,便可以左右逢源,往东,可以开辟出一条直达欧洲各国的北冰洋航线,朝西,则可以借道蒙古,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接,建立一条连通俄、蒙、欧的海陆联运通路,吉林也因此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流集散场地。
除过扎鲁比诺港,在俄罗斯与朝鲜境内还有十几个港口,其中不乏天然不冻良港。虽然这些港口属于跨境港口,但距离珲春市仅仅200公里左右,如果从扎鲁比诺港出发,“借港出海”,吉林省便可以借助珲春市,直接与韩国东海岸的釜山港、束草港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个港口相连相通。
既然没有出海口,没有港口,那就创造出海口与港口,于是,“借港出海”的构想逐渐成型,成为吉林实现海运梦想的战略规划,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开启,终于助力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吉林省与俄罗斯苏玛集团签署了联合建设俄罗斯扎鲁比诺海港的协议,根据该协议的基础规划布局,扎鲁比诺港建成后,将会成为一个拥有12-15个码头,年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的万能自由港,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直连的一个大型国际化港口。
随后,珲春-扎鲁比诺港铁海联运通道正式开始运营,“珲春—扎鲁比诺港—韩国釜山港—宁波舟山港—韩国釜山港—扎鲁比诺港—珲春”定期集装箱班轮开通,初步计划每月开通2个往返航次,往返周期大约15天,吉林终于拥有了海运直连通道。
在开通的首航货轮中,主要货物是吉林的农产品玉米,其后不久,运输货源地拓展到了黑龙江,并向全国辐射。往南运的货物主要有粮食、木材,而返回北方地区的货物,则主要有建材、纺织品、食品类、橡胶、轮胎、电子产品及生活日用品等。
该条航线的开通,大大降低了东北地区的货物运输费用,有效解决了东北地区玉米、木材等大宗农用物资出东北难的困局,同时纾解了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品无法及时运抵东北的难题,因为该航线直通俄罗斯远东地区,吉林甚至整个中国的货物,都可以借助横跨北冰洋,穿梭于欧亚大陆的北极航线,最大限度缩短了俄罗斯与欧洲的海上运输距离。
就拿“珲春-扎鲁比诺港-宁波舟山港”这条航线来说,与以往的货物运输线路相比,该条航道的总里程大概缩短了300-800公里的距离,运输时间至少可以节省2到4天之多,单吨货物的运输成本,最低可以节省10元到20元人民币不等。不但改变了吉林省没有出海口的历史,也补齐了东北经济发展的短板,更为全国跨境运输打了个样。
但这些惊喜还仅仅是开始,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滨海1号”和“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的谅解备忘录》,通过这份备忘录,俄罗斯的斯拉维扬卡港、波斯耶特港又成为吉林省可以借用的出海港口。而中俄联合开发的“滨海1号”和“滨海2号”跨境货运走廊,其中“滨海2号”到2030年,预计货物吞吐量可以达到运输2300万吨粮食作物,发运1500万吨左右集装箱货物的程度。
不久的将来,中国联手俄罗斯、韩国、日本共同开发的东北出海口,即800海里海陆联运定期航线也将开通,这是中国东北地区出渤海,入黄海海路通道之外的第二条出海大通道。顾名思义,该航道总长约800海里,从吉林省珲春市出发,在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出海,经过韩国的束草,最终抵达日本的新潟,该航道一旦开通运营,东北境内开往日本的货船,航程将由原来的三到四天,缩短到十几个小时,花费的时间仅为原来的八分之一。
同时,作为北极航道的起点,该航道还可以直接与欧洲连通。此航道的开通后,可与之前的“珲春—扎鲁比诺港—韩国釜山港—宁波舟山港—韩国釜山港—扎鲁比诺港—珲春”航道互为犄角,互为补充,吉林省拥有了出日本海的直接出海口,从根本上解决了吉林,乃至东北地区,甚至全国经渤海、黄海的跨境航运通道,大大缩短了中国与日韩、美加等东太平洋国家的货运航程,成为吉林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对东北亚经济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东北地区跨境贸易发展,都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与意义。
“借港出海”,终于圆了吉林的出海梦,也让吉林甚至东北经济破局,走向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