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中国长期压力在内需,短期压力在外需,最大问题是经济增长模式问题

标签:
长期压力在内需短期压力在外需经济增长模式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大家好,我是李迅雷,这里主要从全球经济的走势以及存在的问题、风险和机会的角度,报告一下我对2023年经济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全球经济为何疲弱
2023年欧美面临衰退和滞胀。全球经济走弱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另外一方面还是它固有的原因。毕竟全球从2019年就已经开始走弱,美国、日本、欧元区以及中国的制造业PMI指数都在往下走,总体是一个低增长、高震荡的时代。
我可能有些悲观,认为全球经济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好不了。我在五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就是这样的观点,就像现实中一个人的衰老一样不可逆。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为止的77年,经历了经济高增长时代。
第一轮是美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大概是1945年到70年代;
第二轮是日本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大概是在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
第三轮是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90年代中国开始崛起,占全球份额大幅提升。2008年以后我国GDP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3,有时甚至达到50%,所以尽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增量明显超过美国。
现在,中国经济下行之后,还有谁在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答案是没有了。
也就是说,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这三大经济体都“老”了,都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唯一年轻的是印度,印度的经济体量只有中国的1/5到1/6,虽然劳动力非常充裕,但印度的就业人口数量大概只有中国的一半多一点,说明印度人不在乎经济好坏,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够富起来,他们追求的是来世,所以无法引领今世的全球经济增长。
人衰老后会出现各种疾病,结构的老化很显著。人有循环系统,而比如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老化会导致循环不畅,比如血管硬化,血管硬化后还能重新恢复到年轻时一样吗?医生说不可能了。全球经济也是一样。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