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染默痕:农村墓碑上“故、显、考、妣”什么意思?长辈都会混淆,可别弄错

(2023-04-02 00:19:59)
标签:

农村墓碑上

“故、显、考、妣”

文化

分类: 政治军事与文化
在祭祀当中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这一说法,

农村墓碑上“故、显、考、妣”什么意思?长辈都会混淆,可别弄错
播报文章  桃染默痕  2023-01-10 09:42 河南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些宝贵的文化都是我们的骄傲。其中的祭祀文化尤为特别,至今还在人们当中流传。

 

 

在祭祀当中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这一说法,除了祭祀神明祈求平安外,我们也会祭祀祖先。

 

丧葬文化的来源

 

 

目前祭祀的对象大致分三类分别为天神、地、人鬼。最早祭祀可以追溯到先秦三代之前,在商周宗法制起源发展的这段时间,丧葬文化开始盛行。

 

 

尤其是周的礼乐制度认为祭祀前需保持身心纯洁,需进行沐浴更衣,要斋戒几天,最后要焚香跪拜,这样才是最虔诚和最尊重的祭拜姿态。

 

 

对于丧葬文化中怎么埋葬的?丧葬是一件很严肃和庄重的事,对此要求特别的繁杂。

 

 

简单来说在埋葬之前需要通过专门的风水先生进行选址,准备好墓穴,筹备葬礼。

 

 

其中,需要注意下葬的时间是有规定的,例如在周就有这样的规定: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和庶民一月

 

 

同样所葬的人身份不同,所采用的墓葬规格是不一样的,同时还有着严谨的出殡和送葬仪式,这里面出殡摔盆的习俗时至今日依然流行在各地。

 

 

现如今就比较简单,祭拜和丧葬步骤也相对简化了许多。

 

 

人们只需在清明节和中元节进行扫墓祭祀便可,心诚就好不用特别的斋戒和更衣。一般祭祀先辈我们都会去他们的墓碑前进行祭祀,上香之类的。

 

 

在城市的丧葬流程更加简化首先是亲友告别,然后进行遗体火化,最后把骨灰盒埋于公墓这三个环节,这也是比较出名的公墓文化。

 

 

农村的丧葬文化

 

 

丧葬采用的的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和天葬三种方式,虽然三种方式不同,但它们之间是不分先后的,只有对先辈的缅怀和尊崇。

 

 

不同于城市的简化,农村的丧葬依旧会遵循一些古老的礼仪,在举办仪式的时候我们通常听到人们讨论“显、故、考、妣”这些特殊的字。

 

 

有的时候长辈都会混淆这几个字的意思,那么那些墓碑上这些特殊的字有什么含义呢?

 

 

先谈谈“考、妣”中,考的意思可以用“生曰父,死曰考”这一句话来形容,“考”就是指逝去的父亲。

 

 

同样的“妣”一开始指的是女性和慈母,是古代用来称呼母亲的名词,渐渐的这个字就变成逝去的母亲的意思“考”和“妣”两个字合二为一就是指故去的父母。

 

 

然后的“显”有着“德显考、行显著”的含义。这个字从词组来看有显示、显赫之意,是对逝者生前功劳德行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在碑文上用“显”字主要表明逝者离世的时候,家中辈分最高,一般年纪在60岁以上,上无老人(父母等),下有孙辈的情况。

 

 

也有一些地方写“先”,两个字同音,但是意思却大相径庭。碑文用“先”的情况下是表明此人去世的时候家中还有比他年长未故的长辈,亡者有“先行一步离开”的意思。

 

 

最后的“故”是去世、逝世的意思,是已经故去、逝去之人。

 

 

在中国古代文化当中人们对“死”这个字有着很深的忌讳,通常描述一个人离世的时候,人们不会直白的说这个人死了,只会委婉的表示这个人已经去世了。

 

 

更何况在同类意思相近的字词当中,“故”突出了一种肃穆庄重的感觉,更不失后人对先人的缅怀、悼念之情。

 

 

因此“故”字是很好的“死”字的替代字,将“故”字用在碑文之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句古话说的好“逝者为大”,丧葬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为死者安坟立墓来表达人们对故去先人的孝顺之心,为了让死者在离世之后能够寿终正寝。

 

 

上述只是简单的说了其的含义,其实这几个字的用法还要复杂一点,它们的在不同的境况所用的方法也有差异。

 

 

更加熟悉这方面知识的老一辈都可能分不清楚它们,何况我们这些没怎么接触这方面的人。

 

 

最后

 

 

我国从古至今就是以孝道治国,历来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故通过丧葬来表达子女对先辈或父母的孝心还是有必要的。

 

 

当然我们不用继承所有的丧葬仪式,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也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需要我们去分辨,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