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川:底部隐现,2023年牛市猜想

标签:
底部隐现2023年牛市猜想股票 |
分类: 股票与市场 |
复盘2022年,截至2022年12月28日,A股总市值78.95万亿元,较年初下滑12.93万亿。上市公司数量新增374家,总数超过5000家。上证指数下跌15.4%,深成指下跌25.8%,创业板指数下跌29%。
A股2022年以来成交额近222万亿元,去年全年,这一数据是256万亿元。其中,宁德时代以1.7万亿的成交额超越成交1.4万亿的贵州茅台,成为市场交易最为活跃的上市公司。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进入2023年,A股这个“插兜少年”,会演绎出怎样的行情?多家机构预计,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国内将工作重心从防疫回到经济上来,未来一年国内将会保持宽松的流动性,A股整体偏低的估值叠加较强的经济修复动力,明年市场将走出牛市行情。而其中,中国优势资产重估和困境反转的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二十大报告定调“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如一位“白金”分析师所言,这重新定位了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实现安全与发展诉求的辩证统一,提供投融资两端供需匹配的“温床”。
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同样在11月,证监会发布《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随后上交所发布《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深交所发布《落实<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工作方案》,包括股东内生治理、再融资支持科创、信披监管、打击违规等多项措施。
易会满主席上述讲话的背景是,站在当今时点,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A股国企央企的价值,都被大幅低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8日,A股国企PE接近10倍且长期低于A股整体,A股银行整体破净率超50%、美股银行破净率低于15%。其中,A股央企PE为8.5倍、PB为0.96倍,剔除破净率高的银行股之后,目前A股央企PE为13倍、PB为1.5倍,小幅低于A股整体估值。国央企战略新兴产业估值也低于A股整体,央企战略新兴产业PE为15倍,低于A股战略新兴产业的28倍。
通过纵向比较,A股估值特点体现在历史估值轮动和整体长期低估上。A股存在阶段性高估值股票占优或低估值股票占优的2—3年轮动行情,通常在经济下行、企业盈利下行时,低估值低波动股票由于其防御性而占优,反之则高估值股票占优。目前,A股央企8.5倍的PE仅为历史估值数据的14.7%,0.96倍的PB,仅为历史数据的12.2%。
而在经济向中高端转型中,国企中流砥柱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资料显示,2017—2021年间国企对于新兴产业的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与此同时,国企在能源、上游工业品、航空航天、金融等涉及国家安全产业中的占比较高。
不难发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本质上是中国优势资产重估。一位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国央企估值重塑主要在于重新评估转型后竞争力提升的企业,即国央企改革和产业转型带来的成长型国央企的价值重估。”
具体来说,同业竞争资产整合带来竞争力提升。尤其是缺乏持续经营和融资能力的壳资源,通常具有市值小、盈利能力低、股东持股分散、交易活跃度低、资产负债率高的特点。
除了整合,还有分拆上市,尤其是战略新兴领域、具有业务板块资源整合预期的“A拆A”标的。整体来看,分拆上市“明分实合”,即以聚焦主业、主动缩小边界的减法外在形式吸引更多资本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实现母子公司价值重塑。
谁是困境反转之王?
猪瘟造成供给极限压缩,供求规律展现魅力,价格暴涨三倍至五倍。之前因担心猪瘟带来产量下降而无人问津的猪肉股,变成了“蹭蹭”上涨的火箭,在几个月时间内,股价上涨10倍的比比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