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实验室:外资“鲶鱼”进场了,A股就有救了?

标签:
外资“鲶鱼”进场股票 |
分类: 股票与市场 |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最近,证监会放出了一个消息,说是要放开外资公募基金在A股做短线交易。
很多荐股大V立刻来了精神,监管鼓励外资做短线,又是外资还是公募基金,这是利好,慢牛终于又有希望了啊。
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过去十几年里,经历了几波牛市与股灾的心惊肉跳,厌倦了机构与散户的相互伤害,面对挣扎在3000点的大盘,A股投资者们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外来和尚能够carryA股来一波美国股市过去持续十年那种繁荣行情,配得上中国经济。
但由于1998年亚太金融危机中,索罗斯们留下的阴影,此前我国法律规定,持股超5%后,外资公募基金买入股票六个月内是不准卖出的,以防外国资本在我国金融市场兴风作浪。
但现在不同了,经过史无前例的中美博弈,监管部门大风大浪见得多了,非但不怕少数外资兴风作浪,而且放开了限制,热烈欢迎外资在看好某只股票时,积极买入卖出,一起建设社会主义。
毕竟,与3000点相爱相杀的A股再垃圾,放眼全球,怎么说也是块价值洼地、避险良港,只要放开门槛限制,就能多放点外资机构进来,既能带来增量资金又提高了机构在市场定价中的话语权,就像引进苹果与特斯拉一样,在散户化的A股发挥“鲇鱼效应”。
最近很多朋友可能和我一样被A股给跌麻了,所以证监会放外资做短线的消息一出,就被解读是利好,心心念念的慢牛有望了。
但A股的真正问题是在散户身上吗?外资机构是“慢牛”到来的风向标吗?怎么样的股市才能配得上中国经济呢?
今天就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从历史与宏观角度聊一聊,中国的金融市场到底要走向何方。
【隆重说明一下,本文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行情分析,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关于今天A股乱象的成因,有个被广泛认同的总结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这里的畸形指的是市场制度有缺陷与市场环境的不好,比如此前顶格六十万罚款和长期摆看似的退市机制,又比如散户太多喜欢投机,而大股东与机构又各种猫腻,再比如大量业绩好高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选择美股港股上市......
但是,这里的“后天”说法其实有点强人所难了。
因为对标美股就知道,纽交所起源于1792年24个股票经纪人的自发行为,然后裸奔一百多年后才摸索出证监会,美联储这些监管机构,但还是在1929年、2008年引爆了两次世界危机和无数金融丑闻,每年退市五分之一的企业,最后靠着狂印美元才有了最近十年的长牛。
而你A股1991年才有上交所,何德何能就敢指望短短三十年就摸索出一套成熟制度,拥有一批心智成熟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支撑起十年牛市呢?
要按这个成熟速度,美国股市不来个五十年牛市都算股灾。
所以,所谓“后天不足”的评价,对于还处在婴儿期的A股,实在是时间和沉淀都远远不够。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先天不足”。
而这个“先天不足”说到底就是没搞清股市到底用来干什么。
金融体系有三个基本功能:
首先是动员资金。经济中的剩余资源都分散在社会个体中,一个好的金融体系需要能够把这些资源很好地集中起来。其次是配置资金,即把这些集中起来的资金有效地配置到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去,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最后是分散风险。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应该能够很好地降低个体所面临的风险,而且做到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
这三个功能里,银行主要承担着动员资金的功能,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股市,最大的作用其实是配置资金,然后是分散风险。
但在三十年前筹建深交所、上交所的时候,即便是亲历者也不知道股票市场建立起来到底做什么用。只知道,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一种机制,股市代表着最发达的资本市场,是解决资金问题大杀器。
因为当时中国国际形势急剧恶化,没有了联中抗苏的需求,美国一夜翻脸,中国政治军事局势风云突变,同时经济泡沫与价格闯关失败遭遇严重困难,可以集中起来搞建设的资金非常短缺,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连年赤字,财政部长被调侃连短裤都没了。
而这个没钱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有些地方有钱而中央没钱,以及政府没钱而民间热钱与泡沫高涨。
地方有钱与中央没钱这件事,可以看看我们之前的《土地财政》节目。
酷玩实验室,赞2870
而政府缺钱民间有钱,则是因为80年代对外出口连年增长,外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及国企改制给私企井喷创造空间,所以大量资金沉淀在了民间,通货膨胀非常厉害,炒外汇炒古董炒邮票炒家电炒国库券炒房地产,1993年热钱就把海南房价从几百块钱炒到七千一平米。
所以,为了集中资金搞建设,一方面要分税制改革,重塑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威,这是政府内部的分配。
另一方面,就是从民间吸纳资金配置到关键领域,有两条路:
一是把房地产升值带来的土地收入留给地方政府,逐步搞起了土地财政,让政府引导基础建设,把握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盘。
另一条路,就是股市了,说白了就是与其让你们在外面炒,不如到盘子里来炒。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