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士:如何评价NavalRavikant(纳瓦尔.拉维康特)?

标签:
如何评价navalravikan股票 |
分类: 沃伦-巴菲特与大师 |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2938415/answer/11084461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于 2022-08-17 12:25
最初知道Ravikant是因为Joe Rogan Show的那期节目,然后完全被他的洞见和风度震撼到。接着又去刷了他的推特、播客和视频,感到受益良多。
Ravikant的话题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跨界身份。一方面,他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典型的硅谷大佬。另一方面,他喜欢在媒体上大谈心灵的宁静,居然还说的挺有道理。这种跨界身份带来的反差在生活中非常少见。
这就好比在马戏团里,有一头熊不稀奇,有一辆独轮车也不稀奇,但是如果有一头熊在骑独轮车,那就太稀奇了。人们喜欢这种稀奇的东西。就像人们喜欢李小龙,一个打架很厉害的哲学家。
人们对Ravikant和李小龙的喜爱,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自我的期许。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为了赚钱,有谁真的愿意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呢?虽然我们名义上是教师、医生或者快递员 ,但在内心深处,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潜力远远不止于此。
古希腊人显然对此表示认同。一个典型的富裕家庭的雅典公民,年轻的时候去上学,成年以后参加军队,退役后去经商、从事政治,年老以后做去一个哲学家。海因莱因说『只有昆虫才专业化』。你只有一次生命,要尽可能的尝试一切。
当然了,你得先赚到足够的钱才行…
本文是我对纳瓦尔观点的总结笔记。更详细点的,Eric Jorgenson把他的访谈内容整理成了一本书,豆瓣友邻@青米央把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放在语雀上,视觉效果相当惊艳。
过人口才
Ravikant无疑是我见过最能聊的人。其他的聊天高手,ZXZ讲的是段子,罗振宇背后是一个团队,高晓松好歹还需要后期剪辑,但Ravikant在Joe Rogan Show的三个小时每一分钟都是洞见。不但是洞见,而且是妙语连珠,浑不费力,排练过一般流畅的洞见。
有趣的是,这家伙在推特上却是极简风格。他的推文都是字斟句酌,格言一样的短句。引人深思,但绝不把话说透。
我曾对此大惑不解,直到听了他播客里的一段话:
『我的推文大多是一些言简意赅的东西,就像钩子一样,挂住并导向我的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原来,这些推文并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给他自己看的。他用格言来压缩和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大脑的神经元有限,没人能短时间内想起一切。但一个人在聊天表达观点时,必须短时间内想起一切。所以他才需要这些简化的句子,把他们当做记忆的路标。当他顺着这些路标走下去,相关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就一一浮现出来。所以,每当他浏览自己的推文,就相当于预演了一遍自己的逻辑表达。
大佬就是大佬。发推也专注于自己的手艺,难怪练到炉火纯青。
阅读习惯
Ravikant从小在图书馆长大,可以不受限制的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
Ravikant的读书方法也与众不同。他很少把一整本书从头到尾读完,而是喜欢在书里跳来跳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观点,他会停下来思考,会搜索背景信息,会记笔记发推特。当他对这本书失去了兴趣,他就停下来读别的书。在他看来,在读书这件事上,挑食和剩饭是一件好事。
虽然可以称得上是博览群书,但Naval认为读书数目并不重要。与其读过一大堆的书彰显自己的好学,不如把其中的几本书反复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Ravikant是费曼的忠实粉丝,推崇费曼学习法——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实用的哲学
当我们提起哲学时,我们通常指的是那些用几百年前的晦涩语言写成的抽象理论。其中一些听起来是老生常谈,另一部分在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所以平时我们很少谈论哲学。如果你非要在午饭时和同事讨论『先验知识和后验知识的区别』,那么我祝你好运。
可是话说回来,只要你活得足够长,你总会不可避免的思考哲学。因为你会开始考虑那些最根本、最古老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生的目的是啥?以及更实用一些的——怎样得到健康、财富和快乐?
一些人认为这三者不可兼得。他们的观点是你不应该追求财富,而应该做一个健康快乐的穷人。这种观点在古代可非常流行。很多人自愿放弃物质的享受、舒适的环境,以及肉体的欲望,去修道院做一名僧侣。其中一部分人最终习惯了这种生活,并从中获得了快乐。
但显然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僧侣有很多,但快乐的僧侣很少。Osho说,『妓女总是跟我谈上帝,僧侣总是跟我谈性』,禁欲是最困难的。你在什么事情上禁锢自己,什么事情就会变成你的监狱。与之相比,追求财富要容易的多也快的多,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
健康当然是一切的基础。健康的人有无数个欲望,但生病的人只有一个欲望。Ravikant认为自己不是职业运动员,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但快乐就不同了,他从一个相当不快乐的人变成了一个快乐到离谱的人。他认为你完全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变得快乐,所以他很愿意谈谈自己的方法。
快乐是一种技能
快乐的第一步是意识到自己可以变得快乐。就像身材可以管理,在快乐的问题上,你能做的比你以为的更多。
追求快乐并不容易,所以很多人会故意低估快乐的价值。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必须很有压力,这样才有动力去做事。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像佛陀一样知足常乐,那你就不想再努力工作了。
但你需要意识到,不快乐的状态是非常低效的。如果你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外在思绪就很容易对你造成困扰。你的睡眠质量会变差,情绪会变的暴躁,你会因为冲动而做出不合理的决策。你会掉进『忙不过来』的陷阱,一件事接一件事干个不停。你无法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你考虑的问题太多,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无暇细想。
所以你要做出权衡。一方面,那些最快乐的人大概率不会像马斯克一样玩命工作。但另一方面,很多做出巨大成就的人确实也能保持足够积极乐观的心态,尤其是在他们年龄更大一些的时候。
当我变成一个更快乐的人以后,我发现自己能够建立更深更稳固的关系,能够更冷静的思考问题,并看清问题的长期走向。虽然我工作的时间变短了,但我的效率变高了。
聪明人一定不快乐吗
聪明人很容易把自己搞的不快乐。
聪明人更容易看清楚生活中的虚假和伪善,因此会显得有点儿愤世嫉俗。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更加深入,对决策的风险和陷阱更加敏感,所以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并忍不住讽刺那些仍然蒙在鼓里的人。
聪明人要获得快乐,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其他人可以用消遣来麻痹自己,欺骗自己说我很快乐,但聪明人懂得太多,因此难得糊涂。聪明人需要经过反思和实践,让头脑中一个更大的世界自圆其说。
不过好消息是,在这个时代,你几乎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兑换一切。你可以搞清楚怎么变得健康,怎么变得富有,自然也可以搞清楚怎么变得快乐。
放弃一些欲望
欲望是你和自己的一场谈判。你故意放弃一部分快乐,直到你得到某样东西。
所以,当你闷闷不乐的时候,问一问自己这背后的欲望是什么。欲望是一件好事,它让你有所成就。但是不要有太多欲望,不要有了欲望却自己都意识不到。哎呀这咖啡太凉了,天气太热了,孩子太不听话了... 挑出你最想要的那个欲望。允许自己忍受这一个欲望带来的痛苦,但是在其他的事情上,你得学会放弃。
如果你能专注到一个欲望上,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个欲望就会变成现实。当然,即使你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你也只会欣喜若狂一阵子,然后对这个东西习以为常。 升职加薪会让你在随后的几个月达到一个幸福的峰值,然后逐渐回归平稳,变得和从前一模一样。
痛苦和快乐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你在追求欲望时忍受了多少痛苦,在欲望实现后就能得到多少快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东西来得太快并不是好事。几十万年来,人类进化出这样一条游戏规则:来之不易的东西才懂得珍惜。
理解这个世界
很多时候当我们说要追求快乐的时候,我们真正的意思其实是追求平静。
平静是一种你不需要思考的状态。那些生活中最令人愉悦的时刻,无论是捧腹大笑,看到美好景色,或者云雨之时,你的大脑都是安静的,一切嘈杂都消失了。然后你对生命中的美好产生敬畏,感到由衷的喜悦。
平静的本质是对事物的理解。比如观看魔术表演时,你会感到大为惊奇,但如果你理解魔术背后的机制,这种惊奇的感觉就消失了。所以,对一件事情的理解越深入,就越不容易产生激烈的情感。你看电影里大佬们总是情绪稳定,那是因为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可以通往平静,平静却未必能通往理解。平静是理解的副产品。如果你刻意追求平静本身,平静就变成了一种虚伪。
当你越来越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你就越来越能平静的做出取舍。而快乐就是你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感到自己快要得到它了。
关于财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部分人还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具备能力和意愿,来解释清楚发财致富的内在机理,尤其是在不考虑运气因素的情况下。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