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全球高通胀时代到来

标签:
全球高通胀时代到来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来源: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丨任泽平团队
导读
全球宏观经济正发生范式转变,简单讲,就是从大缓和时代到大通胀时代。如果说,大缓和时代是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消纳货币和通胀,大通胀时代则是全要素生产率放缓无法消纳货币超发引发高通胀。供给侧出了问题,却在需求侧刺激:短期来看走上了依赖QE、直升机撒钱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超发货币之路,长期来看不仅不通过供给侧改革和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反而向外部输出矛盾逆全球化。两相结合,这便是全球高通胀时代到来的根本原因。
大缓和时代供给过剩、经济周期波动取决于需求侧;当下,不平等问题与逆全球化、人口增速与全要素生产率下滑、能源格局重塑与绿色溢价,正在冲击供给端。这导致通胀预期强化、经济波动加剧、经济周期变短,宏观政策框架面临冲击。供给端的问题应该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基建、新能源。但是,美欧为代表的经济体却走上了超发货币的需求侧刺激。
大缓和时代正成为过去式,全球高通胀时代到来,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持续高通胀的一个框架范式。
在此,我们提出经济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短期看货币,长期看制度的宏观分析框架。
在研究上通常将20世纪80年代之后称之为大缓和时代(Great Moderation),其特征是经济周期进入平缓化阶段(以OCED国家更为显著);产出缺口波动率下降、通胀的中枢和波动率下降、通胀预期稳定。从源头看,得益于政策调控的成功,如沃尔克的紧缩货币、预期管理、以及金融自由化,里根、撒切尔和德国科尔的供给侧改革;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引领下,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科技创新涌现,外部冲击减弱,合作共赢的全球化时代开启。“效率与公平”的钟摆摆向“效率”的一侧。表现为“高增长、低通胀、低债务”。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叠加人口增速、全要素生产率下滑拉低全球潜在增速和实际利率,而美联储“QE 零利率”工具虽没有引发实体通胀,但却加剧了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广义通胀),以及贫富分化,全球进入“低增长、低利率、高广义通胀、高债务”格局,全球化退潮。2020年以后,疫情、俄乌冲突接连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扰动,全球供需失衡格局再次拉大;美联储祭出“QE 零利率 大财政”,但始终全球问题出在供给侧,美欧央行大规模刺激需求,反而加大了资产价格泡沫,拉大了贫富差距,增加了社会面风险。2022年全球多数经济体通胀冲破历史性新高。
我们从五大视角探究高通胀根源:第一,经济增长视角,高通胀由供给端收缩驱动,源于人口增速和全要素生产率下滑;第二,宏观政策视角,主权货币超发依赖与大财政救市,加速供需结构失衡;第三,货币政策视角,美联储低利率助长高通胀,央行公信力下滑抬升通胀预期;第四,波动与预期视角,大缓和时代结束,应对波动与预期强化是未来主线;第五,收入分配视角,全球从“效率”优先,转向重视“公平和安全”,抬升生产成本。
本文基于这五大因素,逐一分析其对通胀影响的内在逻辑,窥探全球经济框架范式转变;为我们“新宏观范式”系列报告的第一篇。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取决于你选择改革创新开启新周期还是超发货币重走老路。我们深信,只要我们按照市场经济办事,尊重常识,不折腾,尊重经济规律,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如果能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基建、新能源、放开并鼓励生育、人地挂钩二次房改、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地方积极性等,各方将不断增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乐观者前行,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
正文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