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晶:中国平安寿险改革路线图

标签:
中国平安寿险改革路线股票 |
分类: 公司个股 |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A股首份保险公司半年报业绩出炉。
8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601318.SH)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姚波用“稳健增长、持续回报、改革深化”,来评价总结上半年中国平安的工作。对于市场关注的寿险改革,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从渠道、产品、业绩三方面来看,寿险改革成效符合预期且满意。
中国平安表示,下半年,将坚定贯彻“聚焦主业、优化结构、降本增效、合规经营”的十六字经营方针,坚持深化“综合金融 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牢牢抓住金融保险业务的升级周期,把握医疗生态发展的巨大机遇,积极构建“金融 养老”、“金融 健康”等产业生态。
投资规模破4万亿元
中国平安半年报显示,核心业务板块方面,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稳健增长,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
财产险业务方面,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67.92 亿元,同比增长10.1%。车险和非车险原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 15.8%和 7.3%。整体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至 97.3%。其中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优化,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在“综合金融 医疗健康”战略布局下,截至2022年6月末,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25亿,较年初增长1.5%;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稳步增长至2.95个,较年初增长1.4%,客户持有占比较高的合同类别为车险、银行存款、信用卡、人寿保险及意外保险。
同时,随着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战略的深化,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
今年上半年,集团核心金融公司之间客户迁徙近1306万人次,有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集团个人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9%,增至754.37亿元,占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的88.4%。
“面对上半年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重挑战,我们依然实现了营运利润和财务净利润的两个方面的正增长,这是来之不易的。另外可以看到,在综合经营模式中,主要业务条线都取得了相对比较高的正增长,包括综合金融的客户数都取得了一定增长。”姚波说。
投资方面,截至6月30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4.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0%。其中,债券投资达到2.13万亿元,占比增长49.8%。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9%,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1%,相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1个百分点、下降0.4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斌表示,“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9%的取得,来自于上半年大力配置长久期的固收产品,特别是利率债,同时有一些基金分红的收益,使得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狠抓确定性收益。”
“中国平安执行的配置是‘双哑铃型’配置,双哑铃中的一端是大量长久期的利率债,保证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等,高质量的固收产品是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保证。另外一端是符合经济快速发展动能的成长型风险资产,包括股票、不动产、私募基金等投资。”邓斌进一步 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业绩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8月24日),其股价以涨2.19%,报收41.61元/股落幕,但仍与高峰时80元的股价相差较大。
在业绩发布会上,姚波坦言,当前中国平安股价被低估,相信市场会认同平安价值。他进一步称,一般保险公司估值有内含价值倍数,或市盈率、市净率等比较成熟的方法,目前,中国平安的股价只有内含价值的0.5倍左右,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倍、2倍;从市盈率即PE倍数来看,目前中国平安的PE倍数只有约六七倍,也是历史较低的水平。
年底完成剩下35%营业部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