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攀:中国银行业十大趋势

标签:
中国银行业十大趋势财经 |
分类: 金融世界 |
历史上曾出现诸多决定其走向的关键时刻,最后演变为一系列重要事件,从而深深改变人类生活、劳作和思考模式,但大多数事件只有在事后才会显现出其巨大影响力。如今,我们可能也正处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新冠肺炎疫情将带来重大变革,也将成为银行业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分水岭。
埃森哲发现,全球银行普遍从去年开始转变多年的保守姿态,更加主动地应对持续的疫情影响,同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创新整个银行运营系统。数字创新的重点也从改善提高转向革新重塑,而且服务功能也更聚焦人性化关怀。
中国银行业发展既离不开全球大势,也呈现出独有特色。中国的银行业既是商业活动的助推器,也是社会经济的稳定器,既是市场化运作的商业主体,也肩负更高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这势必对银行的战略发展和经营提出更高要求,它们需要保持稳定的利润增长,并严格控制信贷风险,还需要适应经济的新发展,随时做好调整,力求让各类群体都可以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这对银行经营者来说,并非易事。好在科技突飞猛进,有望化“不可能”为“可能”。
埃森哲预计,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一年发展将与实体经济、金融消费者、数字生态更加息息相关。技术加持和使命感为银行这一传统行业注入全新活力。
趋势一:产业金融回归本源
中国的产业金融将进一步回归金融服务本源,更专注于服务实体经济,这必然对银行的服务和运营提出更高要求。尽管“得零售市场者得天下”为银行业共识,很多银行依然进一步发力和深耕对公业务,未来行业化、平台化有望成为对公业务新增长点。银行也开始积极探索“产业生态 金融”的全新服务模式,并会更加积极地向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公司学习产业平台的运营经验。
趋势二:开启大财富新纪元
持续两年多的疫情无疑对那些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行了一场深刻教育,当前,中国居民更渴望得到科学和稳健的财富规划服务,资产管理能力建设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财富管理行业告别野蛮生长和无序竞争,正式开启大财富、大资管时代的新纪元。在由资管新规确立的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导向下,以多元化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和投研能力将成为大财富管理时代商业银行开展竞争的关键赛道之一。商业银行也将由客户竞争转向同时对优质资产展开竞争。
趋势三:重塑客户体验
一直以来,银行在数字化方面不断加强投入,但数字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使得银行服务失去很多情感关怀,此时,重建用户的信任迫在眉睫。脱胎于虚拟技术的元宇宙可为银行提供迫切需要的沟通渠道,将人性化元素再次注入银行服务,为顾客带来真正的沉浸式体验,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建立起感情的连接。
另一方面,数字化服务对“银发一族”、残障人士等客户群体来说,产生诸多不便。为满足特殊人群的人性化服务需求,银行将通过启动长期的无障碍化服务改造工程,重新优化服务和升级设备,推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趋势四:智能运营,降本增效
如今,越来越多的银行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实现技术的飞跃,建立起远超以往的工作能力。不仅如此,银行还注意到运营中产生的数据价值。基于运营数据的建模和分析,可以帮助银行洞察低效的运营节点,进而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相匹配的实时动态运营模式。在提升运营操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数字化运营为银行降本增效带来机遇,并且推动银行以内外部数据为基础重构评估模型,激发效能,实现全新的爆发式增长。
趋势五:数据资产,重构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