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全球通货膨胀下,唯独我国是个例外,是如何做到的?

标签:
全球通货膨胀唯独我国是个例外财经 |
分类: 金融世界 |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7月20日的数据,英国6月份的CPI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4%,超过了市场预期的9.3%,创下了1982年2月份以来的历史新高。与5月份9.1%的CPI指数相比,CPI继续加速。当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也“惊人地快”。
据美国劳工部6月数据显示,美国CPI成功突破九字头,同比增长9.1%,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8%,环比增长1.3%,创40年新高。自2022年以来,大多数国家的老百姓都不怎么好过,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经济问题。
生活物资的大幅上涨,甚至于有价无市;汽油和天然气已经成为奢侈品,让人叫苦连连,而这一切都是由通货膨胀造成的。从互联网上流传的通货膨胀卫星图像中,我们可以发现,只有中国在这次全球通货膨胀中幸免于难。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究竟是怎么引起的?为什么中国可以避免受到影响?
我们都知道,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疯狂加息。同时,为了减轻加息的影响,美国只能通过在世界各地点火来减少美元回流,然后出售美国股票和债券。可以看出,在所有这些通货膨胀现象的背后都是货币现象。背后的主导离不开美元的货币增发,供给不足、货币发行过多、需求上升,最终导致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这是通货膨胀最基本的原则。
众所周知,美国疯狂印钞的最直接原因是美国在疫情爆发后为了恢复需求和保护民生而推出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虽然这项措施暂时解决了疫情的影响,但它为美国经济埋下了巨大的雷区。
由于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对于大多数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家来说美元约等于本国货币,因此美元的货币超发将出口到世界各地,导致全球通货膨胀,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通货膨胀的主要来源是原材料供应。目前,许多初级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翻了一番,许多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了两到三倍。据统计,与疫情前相比,美国市场塑料价格上涨71%,欧洲市场上涨112%,美国钢铁价格上涨76%,欧洲价格上涨184%,铝价几乎翻了一番。
至于能源价格的上涨,这是全世界的热门话题。更不用说美国人和欧洲人了,我们中国人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一天比一天高深有体会。在欧洲国家,甚至存在天然气短缺和石油短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推动下,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自然都会受到影响,谁也不能幸免。其结果是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和价格的普遍上涨。然而,在全球通胀严重的背景下,中国是唯一的例外。换句话说,中国受全球通胀的影响较小。那么,为何中国能独善其身?
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率之所以能够维持在如此低的水平,主要是因为高层奉行宽松适度的货币政策,对刺激市场的计划仍持谨慎态度。即使在疫情流行期间,国内市场仍然低迷,价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上升。中国没有草率地向市场投资过剩的流动性。
除了货币政策外,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是影响经济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大大增加市场的总需求,但欧美一些国家在能源等领域仍依赖进口。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一直有很大的贸易顺差。中国可以通过产能释放等手段实现对外部通货膨胀的自我消化,减少国际市场的冲击。
其实,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背后有一个庞然大物——中国制造。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正是发达的工业化使我们国家幸免于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这就是为什么通货膨胀会影响世界。
但是我们国家不一样。虽然我们也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发展,但我们也建立了以强大的制造业为基础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也就是说导致全世界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中国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这是我们能够逃过一劫的主要因素。
当然,当我们为自己幸免于难感到高兴时,我们也应该保持高度警惕。毕竟,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特别是在美国开始提高利率以应对其国内经济危机之后,国际环境更加恶劣,因此我们应该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