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康:“此消彼长”看A股估值全球比较

标签:
a股估值全球比较股票 |
分类: 股票与市场 |
“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驱动A股的估值略高于全球整体。
戴康/文
“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源于中美的经济周期错位。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预期,而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将强化“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美国经济形态“倒U型”,滞胀→衰退,中国经济形态“正U型”,衰退→复苏。中美经济周期错位的本质:美国存在“胀”的压力,而中国不具“胀”的基础。
4月以来北上资金持续流入A股。北向资金除了增持白酒及电气设备等景气度向上的行业外,对金融、医药等估值相对低位的板块的关注度也明显提升。
从PE来看,各国估值中枢存在较大差异,且估值历史震荡区间也有明显差异。同时,由于盈利水平的不同,高PB的市场未必PE同样高。因此,单纯通过估值比较进行性价比的判定有失公允,而通过盈利能力及价格水平的动态平衡的角度,即PB-ROE研究框架,则可以较好地进行国际间的估值比较。盈利能力(ROE)是链接宏观/中观/微观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关键变量,是A股估值全球比较的“锚”。
目前,上证综指的ROE(TTM)是10.5%,实际的PB(LF)是1.42倍,略高于“PB-ROE”模型下的理论值的1.21倍。A股相对高估,是全球资本对中国优势资产的有效定价:随着中美经济周期“此消彼长”,下半年A股的景气预期(ROE)改善,而美股(及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股指)的景气预期下修,全球资本对此已经提前反应,基于A股一定的估值“溢价”。
当前全球经济存在衰退担忧,但又未陷入全面衰退,同时,通胀压力仍处于相对高位。根据“美林时钟”的定义,经济增长放缓而通胀仍处于相对高位,具备比较典型的“类滞胀”特征,即:全球经济仍处于“衰退”前期以及“滞胀”后期的“类滞胀”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