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靳毅:“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如何发生的?

(2022-09-28 07:52:53)
标签:

资产负债表衰退

财经

杂谈

分类: 金融世界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如何发生的?

靳毅:“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如何发生的?
播报文章  新浪财经  2022-07-18 20:45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来源: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 | 靳毅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对1990年-2005年日本经济衰退的特殊现象做的总结。我们认为类似的历史演绎,还有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时期。

 

 

  我们判断一个国家出现长期资产负债表衰退,需要经历四个步骤:

 

 

  (1)前期私人部门动用大量杠杆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投机,泡沫破裂后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

 

 

  (2)私人部门破产,风险传导至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流动性收紧,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3)政府救助缓慢,没有及时帮助金融系统清理坏账、以及加杠杆刺激经济,导致衰退时间延长、衰退幅度加深,深度损害了私人部门信心;

 

 

  (4)金融危机结束后,一个国家因为外部竞争、或内部严格监管,导致产业发展停滞、信心不振,“流动性陷阱”长期存在。

 

 

  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本质上还是短期“金融危机”与长期“增长停滞”相结合的现象。其他国家若想要避免发生类似的衰退与危机,则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1)遏制杠杆资金进入金融市场炒作。

 

 

  (2)金融市场泡沫破裂后,关注银行业不良资产情况,政府及时进行救助。

 

 

  (3)有活力的实体经济,是脱离经济危机的最重要手段,危机后谨慎出台收缩性、强监管政策。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财政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走势,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正文

 

 

  1、什么是资产负债表衰退?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指一国的资产价格发生暴跌下,居民、企业资产大幅缩水导致技术性破产。在这时。私人部门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为追求负债最小化,继而引发企业(居民)大幅度、长周期去杠杆的行为。

 

 

  对比正常的经济运行,资产负债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资产价格暴跌;

 

 

  2.货币政策失效,信贷需求不足;

 

 

  3.企业(居民)大幅去杠杆;

 

 

  4.物价出现通缩。

 

 

  这一经济现象,类似于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陷阱”——即利率水平下降,也无法刺激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恢复,货币政策濒临失效。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对1990年-2005年日本经济衰退的特殊现象做的总结。我们认为类似的历史演绎,还有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时期。

 

 

  我们将用上述两个例子做详细说明:

 

 

  2、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历史演绎

 

 

  2.1 美国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

 

 

  2.1.1、衰退前期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繁荣、货币政策宽松,催生了柯立芝时期的美股大牛市。牛市中后期,股价上涨诱使投机者不断加杠杆入市,催生股市泡沫。

 

 

  股市杠杆资金,一方面来源于美国银行机构。由于当时美国金融体系并未实行“分业经营”,大量银行机构借贷给股市投资者。同一时期美国通胀温和,美联储在20年代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了银行资金入市。

 

 

  另一方面来源于美国大型企业。例如标准石油公司,当时每天拆借给股市经纪人6900万美元,以获取高额利息。在股市投机最兴盛的1928年,非银行机构对股市经纪人的贷款较前一年翻了一番,共有39亿美元企业结余资金通过拆借给经纪人的方式流入股市,甚至超过了银行投放的经纪人贷款。

 

 

  在大量的杠杆资金作用下,美国股市泡沫化严重,1929年9月美股席勒市盈率达到32.56倍的历史最高点。

 

 

  2.1.2、衰退中期

 

 

  从1928年开始,美联储认为“大量企业正在向股市放贷,破坏了美联储系统的稳定”。为了遏制股市投机,美联储开始提高贴现率。从1928年下半年到1929年9月,美联储贴现率从3.5%提高至6%。

 

 

  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引发了1929年10月份之后的美股崩盘。股票价格大幅下跌,首先使得股票经纪商破产。参与股市借贷的银行和企业,贷款无法收回,继而也大面积破产。

 

 

  然而,股市崩盘并非大萧条的全部诱因。在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与美联储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救助不及时,也加深了经济衰退幅度。

 

 

  财政方面,1929年3月-1933年3月共和党胡佛政府执政。胡佛政府秉承“小政府”的传统思路,追求财政平衡,因此在1930年-1931的衰退前期,胡佛政府并未大幅扩张赤字来挽救经济。而在衰退加深的1933年,由于政府税收下降,胡佛政府甚至还缩减了支出,进一步打击经济信心。

 

 

  货币政策方面,胡佛政府任期内美国依然维持金本位制度。而美联储黄金库存有限,限制了美联储印钞与救助金融系统的能力。1931年-1933年,由于银根紧张,美联储甚至还上调了贴现率,侧面导致银行破产潮的扩大。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