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东辉:IPO常态化的真谛是什么

标签:
ipo常态化财经 |
分类: 财经时事 |
2022年时间过半,上半年A股市场的IPO数据已经出炉,据相关媒体披露,上半年A股共有260家拟IPO企业上会,过会228家,整体过会率87.69%,较2021年上半年的89.75%略有下降。1月份至6月份的月度核发批文家数分别为31家、31家、26家、24家、18家、27家。上半年A股上市171只新股,上市新股数量相比去年同期的245家减少了30%,但募集资金达3119亿元,融资额反而比去年同期猛增了45.77%,这主要是因为上半年上市了中国移动、中国海油、晶科能源等超级大盘股。这份半年度IPO数据说明了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IPO常态化就是每年的IPO数量基本相当,或者是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并且不受市场波动因素的影响。过去A股市场曾经多次发生过因为二级市场大跌而暂停IPO的情况,这在一些人看来是对IPO常态化的破坏,今后必须完全避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IPO与二级市场的波动无关,IPO的节奏不应该受到二级市场波动的影响,IPO应该按照既定的节奏推行,这才是IPO的常态化。这么理解IPO常态化的人很多,看上去似乎也很有道理,但这并不是IPO常态化的真谛。IPO常态化应该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否则还是计划经济的老一套。
根据市场状况调节IPO节奏
IPO常态化,应该是根据二级市场运行的实际状况,动态调整IPO的节奏,而不是不顾二级市场的实际状况,一定要坚持发行多少新股。但是有些人认为,IPO的节奏不应该受二级市场波动的影响,否则就不是IPO常态化。如果真是这样,反而不是IPO常态化。IPO常态化,不是指新股发行数量的恒定,而是要根据二级市场的实际状况进行市场化的调节,市场交投活跃时就多发一些新股,市场交投清淡时就少发甚至不发新股,灵活掌握IPO节奏。A股市场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规模,市场稳定运行的利益高于追求IPO的数量。
4月底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一波涨幅超15%的行情,新股破发几乎绝迹,于是IPO也再度升温,拟IPO企业踊跃申报,仅在6月份,全市场就有444家IPO企业申请获得受理。目前全市场已有1000多家公司在排队申请上市,主要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审核通道。IPO的堰塞湖一下子又形成了。市场热的时候多发新股是正常的,不过当市场冷的时候,也应该少发甚至不发新股,而不要以IPO常态化为由,不顾二级市场的实际状况固执不变。顺应二级市场的发展态势及时调整IPO的节奏,才是IPO常态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