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松:两个诺奖得主给的不同答案

标签:
诺奖得主给的不同答案财经股票 |
分类: 股票与市场 |
本文作者:解析投资创始人刘岩松
大家好,我是解析投资的创始人刘岩松。
市场到底有效还是无效,这个问题已经争论几十年了。
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还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着你的投资策略,影响着投资结果。
有效市场派和无效市场派都有各自的拥护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下面这两位诺奖得主。
这老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尤金·法玛。
他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简单来说,就是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都会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上,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
所以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的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理论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参与市场的投资者都足够理性,能够快速对市场上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反应。
一句话简单地概括就是:人总是理性的,市场总是对的。
而上面这个老头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注意,这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得了经济学奖。
丹尼尔·卡尼曼推翻了正统经济学中“理性人”的理论基础。
在他看来,人并不总是理性的,有厌恶损失、迷恋小概率事件、攀比、嫉妒、从众等等心理,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影响投资的行为。
这样看,那我们的市场还是不是有效市场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好像我问你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这两样你肯定都有,只是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有时候理性多一些,有时候感性多一些。
你白天上班工作的时候,相对来说就比较理性,你不能随意地把腿搭在桌子上吧。
下班后去跟朋友喝酒,这个时候相对来说就比较感性,你能保证几杯下肚不开启吹牛X模式吗?
股票市场也一样,多数时间是有效市场,但有时候投资者的情绪占了上风,市场又表现得没那么有效了。
当市场有很多利好的消息集中出现时,人们会产生攀比、从众、害怕错过的心理,使得市场狂欢式上涨。
而当市场有众多利空因素累积叠加时,人们又会产生恐惧、害怕、厌恶损失的心理,就会使市场恐慌性下跌。
这两个种情况都会让市场变成无效市场,当然,这种定价出错的无效市场只是短期的,长期看市场的定价还是有效的。
正如我在《分清价值和价格,投资就没什么难度了》这篇文章里面说的:市场并非总是理性的,所以价值有时候会偏离价格,但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一定会恢复。
实际上,市场这种短期的失效,反而是投资者赚取超额收益的来源。
巴菲特说过: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那我只能沿街乞讨。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年化收益率是20%左右,是市场平均收益的2倍。正是因为抓住了无效市场中的投资机会,巴菲特才能够长期获取超越市场的回报。
厉害的投资者会利用无效市场的特点,在市场无效、低估时买入股票,在市场无效、高估时卖出股票。
这样不仅赚取了企业增长带来的价值,还赚取了其他投资者因为心理问题犯错亏的钱。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再遇到有人跟你谈市场有效无效的说法时,你都可以不用理会了,因为记住我今天讲的就已经足够了!
除了今天聊的,我之前还写了其他投资思维模式的文章,相信一定可以帮助你更快捷地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体系。
这里有对投资真正有帮助的知识,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