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普顿:如何叱咤股市50年?危机或是转机!

标签:
危机或是转机逆势投资股票 |
分类: 沃伦-巴菲特与大师 |
说起股市经典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名言不得不提。
不管是在市场火热或是磨底阶段,我们听到这句话的频次都会高不少。其实背后寓意很简单,概括起来六个字:逆势投资思维。
秉持该理念的投资大师除了家喻户晓的巴菲特外,还有约翰﹒邓普顿,他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不仅开创了全球投资的先河,而且叱咤股市长达50年。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如果您正处迷茫之际,那么希望今天分享的这本书能给您一定的启发。书名有点长,叫做《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牛市和熊市都稳赚的长赢投资法》。
邓普顿的童年经历
我们都知道,童年时期的经历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后续的成长发展之路。邓普顿的逆势投资风格其实也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1912年,邓普顿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那时他的父亲哈维在当地做律师,从事务所的窗口能够看到位于小镇广场上的县法院。
哈维是一个对金钱比较向往的人,邓普顿从小就常跟着他观看县法院拍卖农场,若遇农场无人出价时,哈维会择时走出事务所,以非常低的价格买下农场。相反,如果竞拍十分激烈,哈维就只在一旁看热闹。
通过这种方法,邓普顿家拥有了六座农场,这之后,他们会找准时机再高价卖出,这与今天投资者们理想的的低买高卖无二。
父亲的这种投资方式在邓普顿幼年时便深深影响了他的投资思维,也造就了他后来屡试不爽的“最大悲观点”投资方法雏形。
但哈维也不是百战百胜,由于他的求利心切,他会花大笔钱去投机,这样的投资也必定是败多胜少的,以至于晚年发展到了向儿女借钱投资的地步。
这些事件也成为了邓普顿风控意识的来源,在邓普顿成年后的储蓄和分散投资上都有所体现。
说完了父亲对他的影响,我们再来看看邓普顿的母亲。
他的母亲不顾当时保守的世故,毅然进行了高等教育的学习,学习工作之余也不忘游历四方、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可以说是一名非常独立的女性。这也极大的影响了邓普顿对自由的向往与强烈的进取之心。
大学毕业后,邓普顿与朋友开启了自己的环球之旅。他在旅途中走遍欧洲,甚至还去到了印度、中国、日本等亚洲地区,阅尽了千山万水。
冥冥之中,这段旅程也为他后来成为最早投资日本的美国人播下了种子。
逆势投资战败后的日本股市
游历过世界各国的邓普顿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全球投资视野,凭借他在以往投资中的经验、敏锐度以及他一直秉持的“最大悲观点”原则,邓普顿在对的时机发现了日本这颗深埋地下的钻石。
回首上世纪50年代,日美的GDP平均增速与股票市盈率,日本的经济增速远超美国,而股票价格却仅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但在当时,由于对日本战败的蔑视、日本股价波动大以及信息不够透明等原因,美国的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选择投资日本市场。
波动越大,机会也就越大。邓普顿却发现了其中的投资机遇,并没有放过“绝对低价”带来的机会。
1959年,邓普顿开始了他的日本海淘之路,他紧盯股市动向,在日本开放资本市场后大举投入资金。1965年后,流入日本的资金大幅提升,日本股价逐渐火热直到被高估。
邓普顿见状,再一次明智地在1989年日本股市到达巅峰之前将大部分资金撤出日本。在这30年间,东证股价指数竟增长了36倍!
注:东证股价指数(TOPIX; Tokyo Stock Price Index)是以在东交所市场一部上市的所有日本企业(所有国内普通股票:截至2009年3月末,1,710家)为对象的市价总额型股价指数。其对象股票牌号之多,涵盖了日本整体市价总额的约97%,可准确反映日本股票市场的动向。
邓普顿投资一生战功赫赫,逆势投资战败后的日本股市绝对算得上他的经典投资事迹之一。
除此之外,邓普顿的逆势投资思维以及对股市的敏锐判断还让他在后来的韩国投资和中国的投资中都有所受益。
由此可见,邓普顿全球低价股猎手的名号也不是浪得虚名,他对自己所投资的股票都有心理盈亏预期,避免自己一不小心在股市中栽了跟头。
重要投资理念
书中自有黄金屋,邓普顿的长赢秘诀不是三言两语就可概述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原作细细品味。我也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他的几点重要投资理念:
第一,成为低价股猎手,尽可能扩大对金融市场调研的搜索范围
第二,择时买入卖出,卖得早不是坏事,捏着不放没有必要
第三,勿忘风险控制,运用分散策略降低风险
第四,在详尽的调查后再着手投资,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或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最后,我们也借用书中邓普顿的原话希望能够给迷茫中的大家一点帮助。
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最悲观的时刻或是买进的最佳时机,最乐观的时刻或是卖出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