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财经研究:逆向投资的魅力

标签:
逆向投资股票杂谈 |
分类: 股票与市场 |
资本市场有很多投资策略,其中的逆向投资策略别具一格,魅力非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世、谋事最讲究顺势而为。李白有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顺风的大鹏鸟,翅膀一振,就飞到九霄云外,远离凡人的视线。与李白同朝代的罗隐有诗曰:“时来运转皆通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而21世纪的中国,更是有名为“顺为资本”的风险投资基金。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顺势,是否就和逆向投资的思想相悖呢?其实不然。逆向投资的思想内核,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顺势。“日中则移,月满则亏”,逆向投资者贯彻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顺势而为”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的。
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许多现在衰落的将会复兴,许多现在荣耀的将会衰落。”在资本市场领域,敢于逆向投资,与众不同的投资大师,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识时务逆潮流而行。相反,是因为他们洞察了事物兴衰交替的客观规律,掌握了资产涨跌的周期性。从而在所有人最悲观的时候出手买入,在所有人狂欢的时候悄然离场。
他们出手的时间点,正是资产价格即将出现反转的关键节点。虽然最开始可能会被认为逆势而行,但很快其他人便明白了他们的“势”已然是强弩之末,新的“势”即将来临。
逆向投资最早是由戴维德雷曼在对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戴维德雷曼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20名投资者之一。他认为股票市场是专门针对人性的弱点设计的,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在股市中表露无遗。投资者情绪会导致股价大幅偏离其内在价值,而成功地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错误定价能够获得相当丰厚的回报。逆向投资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采取逆向投资策略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戴维德雷曼的主要投资方法是在公司股价大幅杀跌的时候,买入市盈率、市净率较低,但分红高于平均水平的股票。
戴维·德雷曼管理的史卡德·雷德曼高报酬权益基金至2001年2月底止,十年以来每年平均报酬率达18.27%,在当时美国大型价值型基金中名列第二。自1991年创立到2006年,他的大盘股价值基金年均收益率为17%,小盘股价值基金年均收益率16.5%。
约翰邓普顿也是践行逆向投资的代表人物。其创立了曾是全球最大最成功的邓普顿共同基金集团。邓普顿是100年来最成功且最负盛名的职业投资者之一。《福布斯》杂志盛赞他为“全球投资的鼻祖”,认可了他在其他人不敢为之时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的努力。《纽约时报》评选他为"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这句话充分展现了邓普顿对于股市洞若观火的深刻观察力。
逆向投资思想不但与中国传统“顺势而为”智慧相印证,也与“价值投资”理念相契合。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则认为,逆向投资并不是那种在大家买热门股时却偏偏去买冷门股票的投资者,因为那时候可能市场整体均普遍性高估,冷门股比热门股便宜,但冷门股本身并不一定便宜,这时很可能是别人买进而你应该卖出股票的好时机。
彼得·林奇认为,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等待事态冷却下来以后,再去买那些不被机构所关注的优质企业。彼得·林奇的“逆向投资”更侧重在选择出优质企业后,耐心等待,选时和选价。其风格仍然更多地以优质企业本身为投资标的,需做好投资策略分类,再匹配合适的投资策略模型。这种风格迥异于邓普顿,是一种先“定性分析”,后“定量分析”的投资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逆向投资所需要的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交易技巧,而是人人都能习得并运用的方法。
大道至简,逆向投资看起来思想深刻,但核心要义却很容易理解。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简单的道理看透,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人性的弱点还是很难克服。但是当你尝试运用这一方法并取得成功之后,你便会被其光芒所折服。
当社区团购遇上注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