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邵宇:中国金融周期与大类资产配置

(2022-06-21 00:23:09)
标签:

中国金融周期

大类资产配置

股票

分类: 股票与市场
中国金融周期与大类资产配置

邵宇:中国金融周期与大类资产配置
新浪财经  2022-05-26 20:11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来源: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丨 邵宇 范亚琴 陈达飞

 

  “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如此积极,为何A股表现如此不尽如人意?这或许是今年以来持续困扰投资者的问题。

 

 

  我们构建了大类资产配置的“六维打分体系”,分别从宏观面、中观面、资金面、估值面、情绪面和政策面着手,通过反复地回测和稳健性检验,而后赋分,再对不同时点各类资产配置进行打分,最后得到资产配置建议。不同维度得到的资产配置内涵有一定的差异,除了资产类别的差异外,还有有效期长度的差异。宏观面的有效期更长,情绪面最短。

 

 

  本文从资金面(即金融周期)的视角来解释近期A股市场的表现,并对未来行情进行展望。截止到今年4月,宏观综合流动性条件已经进入中性区间以上。细分指标方面,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改善最为明显;实体流动性仍在中性位置上下波动,4月跌回负值区间;股市流动性仍运行在负值区间,在三大细分项中读数最低。短期而言,A股配置仍以防御板块为主。中长期而言,结合宏观面、估值面、政策面来看,A股配置最佳时间渐行渐近。

 

 

  一、近期市场回顾:周期视角的理解

 

 

  2021年底以来,A股经历了约5个月的回调。上证指数由去年12月13日的3708点高位跌至4月27日的低位2863点,跌幅22.8%。期间,创业板跌幅更是高达约40%。4月底以来,市场开始修复,但仍处于底部区域,接近疫情前水平。图1为2022年以来全球大类资产表现,权益资产整体回调,成长领跌,大宗商品表现抢眼。

 

 

  自上而下理解,2021年下半年以来,能耗双控、平台规制和地产调控政策之下,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逐步显现。去年底开始,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在跨周期调控思路指引下,2021年财政开支后置,2022年财政融资前置。央行于去年12月宣布全面降准50BP后,又于今年1月和4月别降息、降准。然而,在俄乌冲突、美联储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烦扰下,政策宽松未能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进入5月以来,上海疫情防控压力边际缓解,美国开启“衰退交易”,滞胀压力或逐渐缓解,市场情绪正在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稳增长”和困境反转的交易逻辑重回视野。

 

 

  影响近期A股情绪承压主要有3个主线:第一,疫情扩散、防控策略、宏观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冲突是后疫情时代宏观分析的一条主线;第二,2月底爆发的俄乌冲突,提高了全球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爆发的概率;第三,3月以来,国内新冠疫情出现反复,中断了年初以来的复苏进程,提高了全年稳增长的压力,扰乱了全球供应链修复的进程,也会降低海外通胀下坡的斜率。俄乌局势、全球通胀和国内疫情仍然是主要影响变量。俄乌局势仍不明朗。海外通胀进入逐步“摸顶”阶段,美国的顶部或已经在3月出现。疫情方面,继前期“复工复产”之后,上海于5月16日开始“复商复市”。疫情显著好转,但2季度和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不容小觑。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