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航财经:资本市场重磅发声,投资者为何难买账?

标签:
资本市场重磅发声投资者为何难买账股票 |
分类: 股票与市场 |
资本市场是一个波动起伏,并体现收益与风险共存的市场,资本具有嗜血性与逐利性的本质特征。
历史上,中国A股市场对于管理层的重磅发声,往往视为市场利好,市场也会有一定的的体现,然而,表现都是较为短暂。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全市场注册制周期的临近,监管层的重磅发声在投资者中的反应却是不一的,部分投资者不买账也是历史因素与市场化进程的一个共同作用体现。
重磅发声
观察中国资本市场,近期监管层对市场的重磅发声非常明显。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4月9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透露,证监会将抓紧研究推出新一轮自主开放务实举措,稳步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推动沪伦通机制拓展优化,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丰富国际化品种供给,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
此外,证监会将研究制定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进一步解决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内在障碍和外在制约。
部分投资者并不买账
笔者观察到上述重磅发声,对资本市场而言是一种市场建设的完善,自主开放务实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也是一种市场化,结合本国国情的一种开放提升举措。
我们来看一些投资者的反响,似乎并不买账了,比如下述:
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到推进全市场注册制的关键周期阶段,从科创板和创业板率先注册制,实行非对等全市场并区别化交易的制度的实施来看,显然,形成了较大的问题,在市场化定价对冲交易,做空交易,做多交易等方面,并没有取得统一对等。
在科创与创业板融资规模大幅增长,高适应率或者亏损企业发行股票的背景下,科创50指数即将跌破了起点,创业板指数也是新低不断。
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而市场化的过程更多是残酷的,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机会的。2020年高时A股市场总市值接近95万亿,而两年来,新股的不断发行,到今年一季度末,市场总值则变成了80万亿左右。
这可是2019年以来注册制试点的科创与创业板649家融资上市,股票家数多了,总市值却下落,许多投资者亏损了!
综合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全市场的对等统一交易体制,新股发行体制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如果在这种背景下,谈自主选择务实开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实际上,并没有切入到市场的公平对等统一交易机制,因此,部分投资者并不买账也是一种市场运行与真切感受的一种碰撞吧!也许投资者更看重的是统一对等的交易与发行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