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关于当前全球通货膨胀的思考

标签:
全球通货膨胀股票 |
分类: 财经时事 |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面临冲击,通货膨胀成为世界经济的新挑战。2021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近50%,涨幅创27年来新高,美国、英国、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物价持续攀升,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严重,如阿根廷通胀率甚至超过50%。与此同时,日本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中国保持物价水平的合理区间。那么,如何研判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形势?本轮通胀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测度通货膨胀率高低的主要指标是物价指数特别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物价水平大幅上升。进入2022年,全球物价水平上涨形势愈加严峻。年初以来,反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综合指标路孚特/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数同比上涨46%,创1995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2022年1月,美国CPI同比上涨7.5%,创下40年来最快增速,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7%,环比涨幅8个月最大;欧元区通胀率达到5.1%的历史高点;英国CPI创30年来最快增速。1月,新兴市场经济体情况也不容乐观,巴西CPI同比增长10.38%,是央行目标的两倍多;俄罗斯CPI同比增长8.7%;印度CPI同比增长6.01%,超出央行中期通胀目标上限;土耳其CPI同比上涨近50%,创下近20年最大涨幅。从主要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数据看,当前全球处于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和中国尚未发生通货膨胀,2022年1月,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经季节调整后为101.4,同比下跌0.6%,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我国1月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本轮通货膨胀伴随全球主要经济体快速复苏。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1%,英国经济增长7.5%,美国经济增长5.7%,欧元区增长5.2%。关于本轮全球通货膨胀的成因,G20财长会议指出:“供应中断、供需失调和包括能源价格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一些国家通胀压力上升,对全球经济前景构成潜在风险。”与此同时,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但是,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2020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是导致本轮全球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启动和创设系列货币政策手段,以应对危机,包括利率调整、资产购买、信贷宽松、前瞻指引等,资产负债表扩表规模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水平。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为通胀升温提供了条件,再叠加供给冲击因素,使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大。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对全球流动性宽松起到决定性作用,其外部性十分显著。
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对中国影响如何?从数据指标来看,中国并不存在严重通货膨胀。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国家发展改革委预计2022年通胀风险还将下降。市场层面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持续增强,2021年12月,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外流96亿美元,而中国却有101亿美元资本流入,强劲的外资流入推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至近四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是,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我国最终消费不足导致CPI增速不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我国结构性物价上涨,PPI同比涨幅最高达到13.5%,2022年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了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