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半写包称呼及格式

(2018-08-15 09:47:25)
分类: 真诀化解民俗禁忌
写包格式1

http://p3.pstatp.com/large/9b220005b03e0e5353ef

写包格式2

http://p1.pstatp.com/large/a14800043fef51b9868f

写包格式3

http://p99.pstatp.com/large/9b1e0004a5218333549e

七月半习俗

二、七月半(中元节)习俗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 重的节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 准备给老人烧包。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 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 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 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

准备丰盛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地方过七月半烧赙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1、接老人:就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 在家中正堂墙壁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香蜡 纸烛、鲜花蔬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的饭食供奉,供 奉时需要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后需要烧钱化纸。 三、封包: 包也叫赙包,封包就是将钱纸一盒(或两盒)用封皮封 成包。 四、写包: 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 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孝名和时间等。这虽是一项简单的工 作,但是由于当今学校没有这样的学科教学,就使许多人不 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 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照规定的称呼写包。现将具体写法 介绍如下: 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竖排的从右到左各列 内容为: 第一列:中元化帛之期 孝祀(中元节盛会之 期阳世孝信祭奠) 第二列:谨具钱包封 端伸奉上(谨慎准备冥钱×封 恭敬地送上) 第三列:姑…………收用(已经故去的×××老人 收用) 第四列:乘此良因 早登仙界(乘现在这个机缘早日跨 进天堂) 第五列:天运年七月日化纳(农历××年七月 ××日焚化) 2、赙包各列内容写法: 现在市面上都有印刷好的空白封皮纸卖的(简称白包)

, 买回来填写空白处就行了。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 需要烧七七包、一、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 各家的亡名和孝名也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据实填 写。

第一列:中元节→“中元化帛之期孝” ,在“孝” 字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不同辈分 称呼是不同的(具体见前表), (附带说明,七七包:一七为 “首七化帛”,二七为“二七化帛”类推,七七写“毕七化 帛”;周年包:一周年为“小祥化帛” ,二年为“大祥化帛”, 三年为“除服化帛”)。 第二列:空白式处填写封数,写给老辈的填“奉上”, 若是写给同辈或小辈则填写“付与” 。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要在“故”前加“新”字, “故” 字之后写先人的称呼(依照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见前 表);其次男称“考”女称“妣” (如果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 和小辈可不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其三是姓名和性别, 而且姓和名分开,如男性写“公”(前为姓,后二 为名) ,女性写“母氏” (前为夫家之姓,后为后 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呼小名又不够 尊重,所以就根据后家之姓称氏);其四是姓名之后男先 人称“老大人”、女先人称“老孺人”,(老辈写给小辈的这 项不写) ;最后写上“收用”二字。 第四列:乘此良因 早登仙界(其余不填写)。 第五列:把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 补充: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一较大明显的“封” 字,表示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 “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没有印章就用毛笔写上,如 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就不用麻烦了。 五、烧包: 就是在七月十三(也有的是七月十四)晚上找一块干净 的地方将封好的包焚化给先人,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 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以前烧包步骤分为捆包、喂马、供马 夫、上驮、画烧包圈、插引路香、砌包、烧包等七道程序, 现在已经简化了。补充:烧包的同时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金山 银山等供品烧掉,另外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 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