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文化报:中国体育为何如此强大?

(2010-11-29 00:08:37)
标签:

体育

点击进入http://comment.sports.163.com/sports_bbs/51Q5E8ET00051C8P.html点击进入http://club.comment.news.sohu.com/viewcomments.action?id=262108791&pageNumber=2   

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就像是熟透了的苹果,纷纷从树上掉下,对于中国体育来说,这不是地球引力的作用,而是实实在在努力的硕果。可在中国体育大丰收的时候,我们亚洲的对手却像遭遇了灾害。

因此,有了如下关于亚运会的定义:亚运会就是中国人拿冠军,别人拿亚军的比赛;亚运会就是让外国人听中国国歌重播的比赛。

新华社记者杨明的文章《中国亚运金牌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更是引发了金牌是否重要的争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弄得杨明很迷茫,此乃典型的祸从口出。

实际上,杨明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中国在亚运会上一骑绝尘,对于亚洲大家庭并不是好事。我们早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观点。中国强大到如此程度,显然不是亚洲体育的春天。

其实,弄清楚体育的意义,这样的争论就可告一段落。体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让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让升旗奏国歌?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显然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中国体育为何如此强大?

举国体制能带来金牌

举国体制,顾名思义,举全国之力来发展体育运动。而在中国体育当中,举国体制更多的是在向竞技体育要成绩。相比很多发达国家各自为战,我们的体制就像是全国体育工作者攥起了一个拳头,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像是用手指头对抗我们的拳头。举国体制放在奥运会中,都屡试不爽,何况在区区的亚运会中。

举国体制的好处就在于,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在中国运动员多为全职的情况下,排除了外界的干扰,自身努力+外籍教练的悉心培养,这样水平不可能不提高。

目前中国所有的奥运项目参赛队员都是全职运动员,也就意味着他们每天不需要去考虑生计问题,只要能打比赛,他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国家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帮助他们办了。可在国外,那些不是超级明星的运动员,必须要考虑明天吃什么。从去年开始,中国的网球运动员开始单飞,女队员的比赛奖金,国家不再要求上交,同时国家也不再负责她们的教练和差旅费。这才是典型的职业运动员。有人高度评价这一改革:“足球让中国体育开始职业化改革,而网球运动员改革,则让中国运动员职业化与世界接轨。”

中国人体质为何下降?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矛盾

杨明的观点也许有不少人不同意,可有一组数据你不得不深思:“目前,中国有1.6亿人是高血压、1.6亿人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每5个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高中生里85%以上的学生是小四眼儿;我们参加运动的体育人口只有28%,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在亚洲,我们的体育人口和体育设施人均比绝对排不进前10名,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

不少项目实际上在国内仅限于专业运动员从事,根本就没有在老百姓中开展。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往往存在着差距,竞技体育玩的那叫高雅,而全民健身玩的叫喜闻乐见。

全民健身喊了若干年,而真正有多少落实?往往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中,全国会有若干群众体育活动,可是平时呢?目前衡量体育水平高低的办法并不是你这一个地区的全民素质的指标,而是金牌拿了多少。这也就是举国体制带来的弊端。

国人为何对金牌的热度下降?

金牌已满足不了好奇心

亚运会赛程过半时,不少记者都接到了编辑部最新的指示:“淡化金牌,关注非奥项目”。其意思是,大家普遍对于金牌有些审美疲劳,在他们眼中金牌已经不足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非奥项目的比赛,引起广州人浓厚的观赏兴趣,藤球比赛、橄榄球比赛成为最受推崇的比赛。现场的组织者都感慨:“没想到,广州人这么喜欢这项运动。”7人制橄榄球比赛,尽管很多人都看不懂,可是观众看到激烈的拼抢,灵巧的突破就会鼓掌欢呼。中国女队员白莹说:“希望媒体多宣传我们,我们虽然可能拿不到金牌,可是我们的比赛非常精彩,可能都是你们没有见过的。”

一位记者更是表示:“对于金牌的兴奋程度,甚至不如赢一场足球比赛,对多数人来说越得不到的金牌就越是最好的。”

■放眼韩日

韩:也实行“举国体制”

韩国体育的迅速崛起背后也是“举国体制”的功劳。在韩国有类似中国体育总局训练中心的运动员训练基地,其中以泰陵选手村名气最大,被称为韩国的金牌工厂。

“整个训练基地戒备森严,内部有严密的监视和门禁系统。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位记者说,“泰陵选手村能容纳近600名运动员在那里生活、训练。”

日:很多项目有群众基础

日本的体育更多的带有娱乐性质,把群众喜闻乐见、喜欢参与的项目尽可能地发扬光大。像柔道、游泳、足球都有很强的群众基础。日本人有四大观念,忍耐、面子、义务、恩情。而马拉松就是对忍耐最好的体现。日本很多项目有群众基础,有广大群众参与的,把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竞技体育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相关链接

谁是“崔举国”?

举国体制最大推动者是已经卸任、目前处于漩涡中的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他被媒体戏称为“崔举国”,意思是中国体育的问题,均可以利用举国体制解决,其中包括最受关注的足球。崔大林的足球适用于举国体制的提议一出,就让媒体痛批。例如各个地方体育局抓青少年联赛、中超南北分区均是胎死腹中。

本报特派广州记者 陈涛

           黄健翔:中国足球和教育有关 体教结合才有发展

北京11月28日体育专电(记者公兵)中国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28日向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足球的提高已不是足球界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体育和教育系统捆绑起来,需要全社会的合力。

  黄健翔当日现身吉列新品“锋隐”中国上市盛典。在谈及中国足球现状时,他说:“中国足球现在处于打破重建、不破不立的阶段,该抓的该办的都办了,往后就是看怎么立的问题。当然这还只是解决一线竞技体育、一线队伍、一线职业化的问题,基层的普及现在是最大的问题,(很多)学校里没有体育,更没有足球,基层青少年踢球的人群基数太小,这方面不用跟欧美国家比,不用跟传统强国比,就是跟日本比都输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以十年一个时代来计算,中国足球的未来输得太多了。”

  黄健翔认为这已不单单是体育界、足球界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系统出了问题,“孩子们得到的教育是不健全的,音、体、美教育基本都被剥夺了,而足球这个项目如果没有人群基础的话,你根本没法搞。(足球)不是说闭门造车,找几个孩子苦练就能练出来的,因为它对每个人的要求是综合复杂全面的,而且在个人之上还有一个团队、按照不同角色进行配备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中国足球未来在亚洲输的日子还很长,就看会不会输到第三级别里,现在已经是(亚洲)二流了”。

  黄健翔进一步阐释说,中国足球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合力,至少教育、体育部门要联合起来。他建议今后国家应该严格审批小学、中学的资质,没有基本达标的体育设施和合格的体育师资就不应开课,就如同工商、税务的资质审查一样。只有这样,体育人才才能源源不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