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壬寅诗历:三月十六日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壬寅诗历:三月十六日作者:
壬寅诗历:三月十六日
宋·范成大、赵蕃、元·郭钰、王祎
宋·范成大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
其一
种木二十年,手开南野荒。
苒苒新岁月,依依旧林塘。
污莱擅下湿,岑蔚骄众芳。
菱母尚能瘦,竹孙如许长。
忆初学圃时,刀笠冒风霜。
今兹百不堪,裹帽人扶将。
龙钟数能来,犹胜两相忘。
南野荒:.南面的田亩荒芜。
污莱:田地荒废。指荒地。
污莱:田地荒废。指荒地。
下湿:谓地势低而潮湿。
岑蔚:草木深茂;深茂的草木丛。
岑蔚:草木深茂;深茂的草木丛。
众芳:百花。
菱母,菱角的茎或者叶柄。
菱母,菱角的茎或者叶柄。
竹孙:竹节上生的新枝。
宋·范成大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
其二
湖光明可监,山色净如沐。
闲心惬旧观,愁眼快奇瞩。
依然北窗下,凝尘满书簏。
访我乌皮几,拂我青毡褥。
荒哉赋远游,幸甚遂初服。
老红饯余春,众绿自幽馥。
好风吹晚晴,斜照入疏竹。
兀坐胎息匀,不觉清梦熟。
湖光:犹湖水及其景色。
山色:山的景色。
初服: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 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 3.山嫁前穿的衣服。 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
老红:行将萎谢的红花。余春:暮春;残春。
初服: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 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 3.山嫁前穿的衣服。 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
老红:行将萎谢的红花。余春:暮春;残春。
胎息:1.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
2.指气息;呼吸。 3.犹师承;效法。
宋·范成大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
其三
春事日以阑,暑阴正清美。
拖筇入林下,秀绿照衣袂。
卢橘梅子黄,樱桃桑椹紫。
荷依浪花颤,笋破苔色起。
风日收宿阴,物色有新意。
邻曲知我归,争来问何似!
病恼今有无。加饭日能几。
掀髯谢父老,衰雪已如此!
春事:春色;春意。特指花事。
筇:筇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拖筇:拐着拐杖。
卢橘:指枇杷。
筇:筇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拖筇:拐着拐杖。
卢橘:指枇杷。
风日:指天气;气候。宿阴,多日的阴霾。
物色:景色;景象
物色:景色;景象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宋·赵蕃
《三月十六日郊行》
乍惊风色扫群阴,旋见朝光上远林。
李径跳蹊愁欲寂,麦畦桑亩秀何深。
未云晨出因迎客,自喜山行不废吟。
春晚得晴如此少,寄声鸠辈且停音。
风色:刮风的情况。
朝光:朝阳或太阳。
跳蹊:应为桃蹊。
麦畦:麦田。
山行:在山中行走。
朝光:朝阳或太阳。
跳蹊:应为桃蹊。
麦畦:麦田。
山行:在山中行走。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侨居信州(州治在今江西玉山上饶)。北宋朝散大夫赵旸曾孙,南宋中期著名诗人、学者、理学家。
以曾祖荫入仕,初任州文学,后任浮梁县尉、连江县主簿、太和县主簿。调任辰州司理参军,为辨冤狱与郡守力争,罢官。后绝意仕途,归隐玉山。
宋理宗即位(1224年),召为太社令,不拜;特改奉议郎,直秘阁,皆辞。朝廷下诏予祠,依直秘阁致仕。
元·郭钰
《三月十六日访宋竹坡不遇》
门巷春阴绿树遮,重来不省是君家。
云封山馆半帘雨,水泛溪流万片花。
王戴风流成故事,吴张图画动中华。
小童报主须留客,汤沸铜瓶旋煮茶。
郭钰
(1316—?)字彦章,吉水人。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卒年不详,年在六十岁以外。元末遭乱,隐居不仁。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钰生平转侧兵戈,为诗多愁苦之辞;著有静思集十卷,《四库总目》于当时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足补史传之阙。
元王祎
《三月十六夜枕上作》
微醉苦易醒,多愁不成寐。
雨露故园思,关山游子泪。
明发复何如,言归尚濡滞。
濡滞:停留;迟延;迟滞。
王祎(1322年-1373年),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2021-04-27
三月诗历十六日:
唐·李涛《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
宋·梅尧臣《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
陆游《三月十六日作》《三月十六日至柯桥迎子布东还》
洪适《三月十六日龟巢观月渭师携宠同赏后两日大雨复作景卢有诗同其韵》
陈文蔚《三月望访徐子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