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标签:
转载 |
当我站在骊山老母宫后院的游廊处,凭栏朝东北眺望时,依稀望见一座郁郁葱葱的土丘,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山体呈锥形,上面覆盖着茂密的植物,蔚然而深秀,那便秦始皇帝陵。想着过一会儿就前往游览,近距离探秘千古一帝的陵寝,心中不禁有些激动。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寝。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为自己营建陵园,一共动用了70多万人,前后历时近40年。据史料记载,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帝陵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其中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封土呈四方锥形,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9年9月6日下午,我匆忙走进秦始皇帝陵,匆忙转了一圈,接着又匆忙离去。这注定是一场极为匆忙的走马观花,因为整个旅行团队中,只有我一人挤出了时间,其他人皆因在兵马俑博物馆耗时太多,无暇游览秦始皇帝陵。
秦始皇帝陵简称“秦陵”,又因背靠骊山而称作“骊山园”。骊山是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隆起形成的地垒,断层错落,山峦与沟壑相间,构成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进而发育出一道道河流。秦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山脉左右对称,林木郁郁葱葱,山体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状似盛开莲花。帝陵就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犹如莲蕊居于正中。从风水角度来看,此处为设置陵园的理想之地。。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来到秦陵广场,感觉空阔、肃穆、凝重。偌大的广场由古砖状的石块铺就,周围树木环绕。在广场中轴线上南端,有一石砌平台,平台上矗立着楼阙式墓碑,上书“秦始皇帝陵”五个篆书金字。其中“秦”字刻于凸出的方块上,明显与“始皇帝陵”四字不在一个平面上,不知其中有何深意。
进陵园之前,本以为可以登上墓冢,一睹陵园四周情势。可此时墓冢就在眼前,还清晰可见通往顶端的路径,就是无法攀登。因为通过“秦陵神圣,严禁攀登”的提示牌,我已经知道墓冢是禁止攀登的。想想也是,若是不加禁止,每天将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登上墓冢,很快就会将土丘踏平,对秦陵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面对墓冢,我头脑中冒出无数问号,封土之下到底是什么样?地宫里到底有些什么?两千多年间真的没人进去过?《史记》上的记载到底是客观的还是臆想的?地宫里是灯火通明还是漆黑一片?有水银像河流一样流淌吗?有杀伤性极强的防御机关吗?尸体还完好吗?随葬宝物多吗?等等等等。无数的谜组成庞大的谜团,只要不打开地宫,这些谜就无法解开。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西安市建立了秦陵地宫展览馆。它是一个人造景点,位于秦陵西侧大约2公里。它依据大量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所提供的资料,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和雕塑、美术、古建等多种艺术手法,模拟秦始皇帝陵地面陵区和地宫上下两层的形式,在4000余平方米的内部空间,浓缩表现了秦始皇帝陵的历史全貌,使游客置身其中,亲眼目睹秦陵的“千古之迷”,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秦陵地宫展览馆分为上下两层,通高25.7米,其中地下8.7米,整体以横剖纵贯的手法,再现了秦始皇陵陵园地貌和地宫,向游人展示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陵的辉煌雄伟和壮观气势。
走进展览馆,大厅迎面是一道展墙,上面展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经济、文化方面所做的丰功伟绩。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命令将士挥戈扫灭齐国,从而一统中国。之后他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度量衡、货币和车辆形制各不相同,为了加强管理,秦始皇要求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做成了,更是功德无量!
为统一文字,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的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
为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同时,他还统一了通行的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铜钱以“半两”为单位,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
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辆种类繁多,车轨尺寸混乱。秦统一后,不仅修筑了统一规格的道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车轨统一后,所有车辆都可以在全国各地的交通大道上畅通无阻。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秦陵地宫展览馆的地面部分,按照陵园布局用260平方米的大型沙盘,复原了秦陵封土、城墙、城门、陵寝、陪葬坑等建筑物。秦陵封土周围两道“回”字形城墙,是模拟秦都咸阳建造的,两道城墙象征着皇城和外廓城,秦陵封土象征着咸阳宫、阿房宫。
地下部分,就是模拟的秦陵地宫。模拟的秦陵地宫,主要根据《史记》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秦陵地宫展览馆以《史记》的这段记录为蓝本,将面积25万平方米、深30-50米的秦陵地宫,缩小到27×27米、深8.7米的阶梯式建筑。
秦陵模拟地宫有东西两个墓道,各有两个耳室,耳室停放着车马,供奉膳食,东墓道壁上有六个浮雕,分别是扶苏、成娇、蒙骜、卫缭、王翦、茅焦,他们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攻占城池、筹备粮草、治理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西边墓道上的浮雕是秦始皇的公子、公主,分别是媛阴、华阳公子高、荣录等。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穿过墓道,登梯而上,展现在眼前的,便是上圆下方呈漏斗式阶梯状的秦陵地下墓宫。
地下宫正中面积为121平方米,底部为秦时版土沙盘。秦时的国界用断续红线表示,36个红点表示秦时设置36郡。秦咸阳宫、秦长城、长江、黄河、太湖、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云南路南石林等均展现在游人面前。
秦国版图之上,漂游着一条龙舟,秦始皇的棺椁就在龙舟之上。秦始皇仰卧其中,棺椁的四角,有四盏人鱼膏灯长明不灭。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秦始皇的棺椁为六层,这是按秦时尚六,数以六记为根据。符法、冠皆六寸、舆六尺出门乘六马,椁中四周壁黑色大理石底镶嵌秦始皇一生喜爱的六幅浮雕。秦始皇还喜好黑色,穿黑色龙袍,信奉“王德终始”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源于金木水土火的相克相生。据说,黄帝德土、夏禹德木,木克土,建立夏朝;商汤德金,金克木,建立商朝;周文王德火,火克金,建立周朝;代替周者必德水,水能胜火,所以秦应该德水。水为黑色,故崇黑色,这就是浮雕采用黑色底子及秦始皇着黑色龙袍的原因。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 [转载]丝路之旅(21)——探秘秦始皇帝陵](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地宫四面,用蜡像雕塑与壁画结合,再现了秦始皇生前的一些重要活动场面。东面是秦始皇登基的场景。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已22岁,按秦国礼制要在雍都蕲年宫(今风翔县)举行加冕礼,开始亲自执政。在一个黄道吉日,秦国都城披上了节日盛装,蕲年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庄严雄伟的登基台上,秦始皇雄居正中,显示了一代君主威不可犯的神气和准备大展宏图的抱负。台下文武百官,依次排开,个个毕恭毕敬地听候秦始皇的训示。四周的鼓乐手使劲的吹奏,为秦始皇助兴。
北边上方是秦都咸阳宫殿,檐牙高挑,勾心斗角,高大雄伟,富丽堂皇,是秦始皇处理政务、面训百官、会见外国使者的地方,荆柯刺秦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在主殿的两边分别排列着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宫殿。左边秀丽的是南方宫殿,右边粗犷的是北方宫殿,建筑格调庄重凝炼、柔美秀雅,各自代表着东方六国的建筑风格和风俗民情。墓北边的壁画和六国歌舞相互对立,再现了秦始皇奢侈的生活。位于正座的秦始皇和他的近臣、爱妃,正在专心致志观赏不同风格的歌舞。
西面,是秦始皇舞剑锻炼身体和狩猎的场面。秦始皇亲政时很勤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御花园先练一套剑术后,才回去用膳,再忙也不忘习剑。狩猎是秦始皇的爱好之一,故在陵园内除陪葬有珍禽异兽外,在地面上还专门修建了饲鹿场,供他在阴间狩猎之用。南面是秦始皇出巡的壮阔场面。出巡的目的是检查工作,加强自己的统治,同时也兼有游玩、享乐、求仙之目的。秦始皇一生共出巡五次,第五次出巡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与出巡路上。这位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千古一帝”,只活了50岁。
墓室顶部,是一望无际的天穹,28颗古星座闪闪发光。火红的太阳和银白色的月亮昼夜交相更替,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悠悠飘荡,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天体图。在天体图上还有伏羲女娲、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优美的民间传说。天体的边沿下,还有12时辰图腾(我国的十二属相图)。下图是伏羲女娲交尾图,伏羲女娲,相传是中国神话里的人类始祖,他们人面蛇身,下半身的蛇形尾交缠在一起,这是在说人类的繁衍,他们高举着规和矩,是在规范人类社会的秩序。
(因筛查MGC,博文只好分段、分批上传,导致阅读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