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94
(2022-03-16 08:37:06)
标签:
转载 |
194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
火红火红的残阳落向西山,我到茅屋中去寻访孤僧。到处是飘飞的落叶而不见人影,只见寒云下的道路一层又一层。我继续沿路寻去,这时听到初入夜的磬声。顺声找去,才发现僧人清闲地站在山门,手中拄着一根竹藤。一番交谈使我大彻大悟,悟得这大千世界就在微尘之中,又哪里用得着什么爱恨之情。
【注释】
[北青萝]地名,在济源县(今河南济源)王屋山中,李商隐早年曾在王屋山分支之玉阳山学道。
【评析】
此诗写访僧悟禅的情景,章法缜密。首联叙事,写访问的对象和时间。“茅屋”是僧人居所,表现其清静无为的生活情趣。颔联写寻访的路上。上句暗点季节,落叶纷纷表明是在秋季,只见落叶不见人,足以显示出僧人住处的深邃幽静。下句“寒云路几层”进一步渲染气氛,并为下联闻声见人作好铺垫。颈联写访到孤僧时的情景。上句写闻其敲磐之声,清夜中悠扬的磬声颇有神韵,尤能衬出环境的静谧幽深。“初夜”照应开头的“残阳”,暗示出开始出发到找到僧人的时间历程。下句写见到僧人时的情景。“闲倚”写出僧人悠闲自在的神情。“倚”是倚仗之意,即拄着藤杖。当是僧人听到有脚步声,才停止敲磬出门来迎。而诗人则是闻磬声才找到“茅屋”。这主客间的一寻一迎,默契和谐,俱在文字之外,又全在情理之中,故诗人的领悟禅理亦势在必然了。尾联便写受高僧指点后夫彻大悟的精神境界。表面看非常旷达,骨子里却透露出难以忘怀的无法排遣的爱与憎的情思。
李商隐是位至情至性之人,诗中勃郁着一股纯真而炽热的真情,故最能动人。本诗从他执着地寻僧访道的精神也可体会到这一点。在结构方面,则按时间顺序写来,并注意内在的联系和呼应。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五十八评此诗云:“‘独敲初夜磬,写‘孤’字。‘初夜’顶残阳来,而‘路几层’亦透落句,不唯回顾‘孤’字,兼使初夜深山迷离如睹。”
即�F�L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