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青溪悠悠,见证了千年沧海桑田

(2022-03-12 11:01:24)
标签:

转载


[转载]青溪悠悠,见证了千年沧海桑田

青村镇,一个躲在奉贤角落里的小镇。因为青溪穿镇而过,大家又习惯称呼青溪镇。

青溪镇似乎名不见经传,其实是地道古镇,传说隋末唐初已成陆,宋初成村,正式建制于元。只不过,小镇如一位隐居世外桃源、淡泊名利的散淡高士,已然仙性飘逸,尽管历经千年风云,见证沧海变桑田,却宠辱不惊、淡定自若而已。

当年,濒海的小镇曾经掩映在芦苇荡里,青绿的芦叶遮天蔽日。远处的小河蜿蜒而来,轻盈的河水被茂密青葱的芦叶折射成一片青绿,小河因此而青溪,傍水的小镇因此而清溪镇。

镇上望海楼,曾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处,当年登斯楼,可观沧海,可览日月,可听涛声。如今望海楼依旧,沧海早已退去数十里,登楼观海恐怕需要望远镜了。

岁月沧桑,青溪亲眼目睹。悠悠青溪,是个有时空感、穿越感的古镇。心心念念想去一趟,只是觉得有点偏有点远,始终没有成行。这次有老同学张罗,便轧个闹忙,也算了个心愿。

去时家门口有456路车,到了浦东,在上南路上随便哪个站同站换乘沪塘专线,一直送到古镇口,不用走路,很方便。就是时间长,全程差不多两个半小时。但是最后有一段路还保留了七八十年代乡村公路模样,两边还是田园风光,车经过,很让人产生怀旧感。(回来坐南团快线换地铁五号线转一号线,用时两小时,一路上就完全是现代大城市的感觉了。)

在青溪古镇兜兜、转转、看看,印象之好,出乎意料。

古镇有古桥若干,有老宅若干,有旧巷若干,虽然不脱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江南水乡小镇格局,可是气质、意境迥然不同。青溪古镇的管理者非常有心、非常用心。

青溪古镇历史上名人寥若晨星,最著名的就是明朝张弼,以草书闻名,官不过副部。所以,古镇世代以农耕文化传承,以平民本色相继。也因为青溪地处偏僻,养在深闺,远离繁华,没有市侩骚扰和流行影响,乡风淳厚、本分。如今初心不改,朴实无华依旧,街边仍以民居为主,稳重,干净,平凡,没有一点商业化的庸俗肤浅、急功近利,没有一点刻意经营的画蛇添足,哗众取宠。最多就是刷了白石灰,挂了若干红灯笼。

古镇千年,定格了老百姓的小日子。打个比方:

青溪古镇是个良家妇女。着一袭靛蓝印花布衫,腰系一条靛蓝印花围裙,裙边缀一朵红丝绒小花,头包一块靛蓝印花头帕,帕上簪一朵白兰花,干净利索,贤惠素静,娴淑得体,走近了,能闻到淡淡的体香。不似网红名胜那般涂脂抹粉、矫揉造作,象靠着客人碎银两的烟花女子,装扮得妖冶浓冽,眉眼频频,然一笑一颦,厚厚的脂粉便扑簌簌往下掉。

青溪古镇是个白衣秀才。家境清贫,粗茶淡饭,但知书达理,满腹经纶,性情开朗。农忙时,撩起长衫扎在腰间,打得赤脚,扶得犁铧;农闲时,一卷在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开馆教授,能悬壶济世。不似精典古镇那般油腔滑调,洋洋得意,象仗着祖上家业的油腻子弟,文不得武不得,从身边路过,只听到一串饱嗝、只闻得浑身酒气。

青溪古镇,色如天青,净如清溪,秀外慧中,别具特色。去看看,如酒足饭饱后咬一口清清爽爽的水果萝卜,感觉不错。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