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三步功(基本、型、组手)
(2010-10-14 10:19:35)
标签:
杂谈 |
1、基本:培养正确的动力定型
基本不只是单纯的基本技术动作而已,而是要透过这些单个的动作。通过无数次重复这个动作来体会正确的用力和发力方式,并把体会到的要领变成一种不需要大脑反应的身体习惯定型保持住,就好象不会骑自行车的人,一旦他掌握骑车的要领学会了,即使他十年不骑单车,你给他一辆他依然会骑,身体习惯一旦了解定型了,是不会忘记的。所以一开始打基本,不要忙着发力猛打猛踢,可以放松一点,慢一点,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按动作的发力要领来做动作! 2、型:立规矩、守规矩、合规矩 一般人都会认为型(套路)就是实战招式的组合,型当然是这样的集合体,但如果仅仅是招式的集合的话,型不是显得太没有内涵了吗?招式这种东西(你叫他分解也好、拆解也好),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追求他是没有止境的,古传的招式也好,现代的分解也罢,搏击讲的是本能,动手就打,哪来的功夫想招,说白了,型里的招式只能说是一种战术模拟,招式终究是死的,而敌人从来都是机动灵活的,如果抱着为了知道更多的招式的目的去学型,那无疑是本末倒置,将防身术动作组合起来任何人都可以创个十套八套型的...... 其实打型就是一个立规矩、守规矩、合规矩的过程,将基本练习的正确规矩要领贯穿其间:发拳如何拧臂、腰髋如何扭转、后脚如何蹬地、拳突如何磨肋而出、呼吸如何配合、从放松到骤紧的爆发......在动作的起承转换间都要中规中矩,将正确的运动要领在连续动作的强化下转变成自觉的身体语言和动力习惯,直至你抛开所有套路随意做出的任何攻防动作都是最符合力学原理、最科学高效的......要领正确动作自然能产生美感,气势由此而生,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看到高手打的型会感觉油然心生震撼之感,而有的人打的型总是看来架子散垮、毫无生气的原因。 型是按照一套固定的模式来练习、巩固正确的动作要领和发力规范,也就是“守、破、离”中的“守”,招式动作只是过程和外表,规范正确才是内核。至于正确的动力习惯纯熟上身后你怎么去“破”、怎么去“离”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型(套路)是渡河前往彼岸的一支竹筏,如果你已经过了河,当然可以过河弃筏,但如果你还在河这边、或者还在河中间......那这支竹筏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 3、组手:培养新的神经反射,以双向互动的经验建立新的本能 很多人都会觉得组手就是模拟基本技术或型招式的对抗应用,其实那种你打来一拳、我磕挡一下的呆板对练是最要不得地,他确实是模拟,但绝不是模拟你打来一拳、我如何化解之类的,组手的对抗动作可以很简单,重要的是两个人凭借双方的互动来获取一定的感觉经验,并以之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神经反射模式,并将之确立为本能。比如:一般人如果忽然看到有人对自己当头一拳打来,一般的本能反应是闭眼、抱头、后退或是缩身躲开,而组手训练的目的就是当对手一拳打来时,你不是闭眼缩身,而是反而迎身贴进,在闪开或格开对方来拳的同时正突击中他的下巴。这就是你要建立的新的神经反射模式,还是那样,组手的招式动作只是过程和外表,内核则是要你通过组手练习获得的经验重新建立起一套神经反射本能,组手为什么要从五本组手到三本组手,最后才是一本组手,就是让你逐渐掌握攻防间距和移动节奏,从而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所以说,组手其实“模拟演习”的是在于培养你的能力,而不是告诉你拳来如何挡、腿来怎么破的招式,需知运动中或突发事件中的对手是不能用固定的战术模式来套用的,本能的攻防反应才是快速应对的有效措施,而本能而发正是所有拳法、武术的最高境界:自然而然,所以,组手对练的时候别再只看着拳来想着臂挡了,打起精神留意那种进退间的节奏、努力想想怎么跨步才能更好的跨进对方的近身范围内吧! |
前一篇:[转载]空手道“形”的意义所在
后一篇:空手道(古称“唐手”)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