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甲留念(16)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其它杂说(上)

(2024-11-02 21:15:49)
标签:

花甲留念

花甲留念(16)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其它杂说(上)

        夏红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除儒家、道家、兵家外,还有很多其它家。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一,生死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意思说:人出生后,死亡是必然的。然而死亡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比鸿毛还轻。

这告诉人们:在世时,要对人群、对社会做有意的事;死后,人们才能怀念你。所谓雁过留声,虎过留皮。

二,立志观

2.1,“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意思是:大丈夫做事,不能建功立业,跟腐朽的木头或腐败的稻草有什么区别?人生在世,须要努力,须要奋斗,须要拚命,力争能建功立业。特别是年轻时。如果浪费青春,到中年、到老时,为生计发愁,为贫困而忧伤,为失去而悲痛。唉,“勿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相似的话有:“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第四十卷)(意思是:男子汉不展现凌云之志,白白辜负了上天赐予的八尺身躯。)

2.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阁序》)意思说:即使到白发苍苍的年龄,壮志雄心不仅不会消失,还会更加旺盛;即使贫困潦倒,对心里的追求越发坚定不移,不会让青云那样高大的志向坠落。

相似的话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不要让年龄问题,成为你丧失追求的借口。

总之 ,要立志,拒绝躺平。坐吃,会吃空;靠山,山会倒。立志,让人有目标、有激情、有奋斗。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自己的幸福,只能靠我自己。

三,治理观

3.1,天下观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六韬.文韬》)

引他人译文和评论: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要夺取天下,必须从几个方面着手。只要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就会天下归之,也就是可以夺取天下。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这段话的浓缩版。

从历史看,“城头频换大王旗”,是中国朝代更替的显著特点。为什么如此?因为得天下民心就得天下,失天下民心就失天下。此段话,从大的国家方向讲,就是换皇帝;从小的组织单位方向讲,就是换老总(老板)。

从历史上讲,从来没有一个姓氏的大王、皇帝永恒存在;从来没有一个老总(老板)永坐着不动。其原因有三:一是领导人能力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内部的稳定,组织呈失控、失序状态,其生存状况堪忧;二是领导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使组织失去活力,跟不上发展大趋势,无发展前途,未来有消亡之灾;三是领导人因疾病、年龄、死亡、制度等情况,不得不退出。

3.2,立规矩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战国《孟子.离娄上》)意思是:木匠没有圆规和曲尺,就做不出方形和圆形的东西。引申为:做任何事必须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否则就无法做出合格的事。因此,为了维持组织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有规则可循,否则就混乱一片。
    3.3,以身作则。

不管是国家机构,还是公司、企业;不管是固定组织,还是临时团队;其领导者都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张显其领导力,使组织内有规则的正常运行,呈现和谐、团结,使组织内部执行力强,呈现战斗力爆满。

然而在现实,会有很多是言行不一

有些领导者公开上美言、善言频出,背后却挂羊头卖狗肉,丑恶频出。如果让大家知道了,其领导人的号召力丧失贻尽。

或者有些领导者桌面上讲得条条是理,要众人该如何想?该如何做?背后却笑里藏刀,使拌子,阻碍其想法的展开,阻碍其行动正常实施。这样的组织必定是一盘散沙,一潭死水。

或者有些领导者公开上对大家画大饼,要对兑承诺时,就左顾言它,拖着不办。或对兑承诺时,千方百计挤兑,打折扣,把原先讲好的利益在付出时大大缩表,只对兑小部份。

或者为了争权夺利,为了自己得好处,任意破坏其组织规则,不管其组织的整体利益。这样随意远大于规则,私心远大于公心,那么其组织应该名存实亡了,它不在凋谢中枯萎,就是慌乱中消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对以身作则的最佳诠释。

3.4,诛大赏小。

“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战国六韬.龙韬.将威第二十二》)意思是:将帅通过诛杀高官等有权有势的人树立威信,通过奖赏地位低下的人来体现英明,通过审慎而严明的赏罚做到有禁必止、有令必行。因此杀一人而能使三军震骇,就必杀掉他;赏一人而能使万众高兴的,就必奖赏他。诛杀高贵达人,奖赏地位低下的人。能诛杀既执掌大权又身居要职的人,表明在刑罚前一律平等,无任何特殊人存在,“刑可上大夫”。奖赏牛僮、马夫、饲养人员等普通人,表明奖赏面前一视同仁,领导者能关心最下层。刑罚可上最高层,奖赏可达最低层,这是将帅树立威信的行为。

为什么要诛大?因为高官者总认为自己身居要职,有权有势,把自己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敢胡作非为,出的问题,有人会帮他捡脚子,无一点损害。所以他渺视规则,贱踏规则,傲视上级,违背法制。这种人是组织内的大害虫,是组织内斗、内耗的来源。不根除此人,何以维持组织内的正常秩序?

为什么赏小?任何实行的最后展开,须要大多普通人去做。为了普通人做得更好、更优,就必须做到奖赏及时、到位、足够(即奖赏时不打折扣)。因为普通人重现实、重利。

恩威并重,宽严相济,这是统率有方的基本法则,是铸造治理优秀的最大源泉。不管任何治理措施,都脱离不了“恩威并重,宽严相济。”

写于2024.7.9.10:05.

3.5,重用独特优秀的人才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西汉《武帝求茂才异等诏》)大概意思是:要建立非同寻常的事业,必须依靠非同寻常的人。有的马既善奔跑又会踢人,但能跑千里;有的人不遵受风俗习惯而遭到世人讥讽,但却能建功立名。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也在于如何驾驭而已。我命令:各州各郡,查访官民中有杰出的优秀人才,可以担任将相及出国使者。

汉武帝在治理国家中,彻底贯彻此思想,为了打败匈奴,汉武帝大胆弃用旧臣,大胆提拔卫青、霍去病等新人,一举扭转对匈奴军事斗争的颓势。

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察举茂材始于汉武帝,后来汉宣帝、汉元帝均有类同的诏令。汉代大举“非常之人”,建立了“非常之功”,彻底打败匈奴。

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也有相同的名言,他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写到:“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

非常之事业,必待非常之人才。与众不同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都是做出非凡伟业的基石。大的方面来讲: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小的方面讲:没有钱学森,就没有中国的航天和导弹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强大;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傲视群雄的华为;没有钟南山,就没有抗击非典和新冠的快速解决。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资金、配置等重点支持,让优秀人才有自由发挥的时空。重结果,轻过程,但要杜绝诈骗。“不以一眚掩大德”,使用非常之人时,尤其注意此准则。

请牢记:人才,特别是优秀的人才,是创新工作的主导力量,是管理创新、治理创新的先锋者,是新型模式的开拓者,是科技颠覆创新的推动者,是把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形成商品的探险者,是把新的理念、新式武器形成战斗力实践者。人才是左右事业成败兴衰的第一要素。

二,选择观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罗贯忠《三国演义》)意思是:优秀的禽兽会选择理想的树木作为自己栖息的窝,优秀的大臣会选择明君来辅佐。因此,优秀的人才会选择好的组织、好的单位,让自己的生存安稳;会选择好的领导,让自己工作愉快,让自己事业有发展前景。

做出怎样的选择,会影响你的生存状态和未来前景。选好组织,选好单位,选好领导,会决定个人一生的走向,左右个人的成就,锁定个人的幸福。

五,勤字当头

5.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意思是: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却荒废于贪玩;行事成功在于周密的思考,却毁掉于行为随便。对个人而言,勤学、勤思、勤奋,才使学业优秀,才使行事成功。

5.2,勤政,不要懒政

只要是个组织,就有官员存在。但不管官位大小,都必须勤政。勤政表现为:

小的官员,须具体业务能力强,安排工作须合理、公平,追求效率。检查工作细致。对下属做得不好的,有能力指导下属怎么做的更好。大的官员,善于决策,善于用人,善于激励下属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做好督促等。

官员要当好,须公心大于私心,清廉大于贪心,勤快大于懒惰。一心想贪财,一心想整人,一心想图虚名,最终会玩完的。

5.3“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这就是勤劳致富。

六,良心观

6.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意思是:不要因为较小的善事不去做,不要因为较小的恶事就去做。做人要懂得: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做小善多了就成为大善,做小恶多了就成为大恶。“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何况细节决定成败,细小的事上,可以观察到人的品德、性格、能力。做人,勿轻视细小、勿轻视细微。所谓一叶知秋,就是这个理。

6.2,“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增广贤文》)意思是: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他人。既要知道自己的心里感受,又要知道他人的心里感受。

这是人际交往的准则。

与人相处好,须了解彼此的知识、能力、收入、性格、爱好、饮食习惯等,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共同点,同频共振,才有交往的理由。这就是有缘。“有缘千里来相逢,无缘对面不相识。”

面对很多事情,不但从自己角度看,而且以从他人角度看,即换位思考。对于彼此看法不同、行为不同、志向不同,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减少误解,从而使彼此关系融洽。

总之,有良心是做人的基本,不管自己生活在哪个时代?不管自己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只要做人有良心,定会的好报。让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构思2024.7.2.8:37。初稿2024.7.6.15:35。定稿2024.7.14.15: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