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光点评《小窗幽记》(50)
(2023-03-14 08:56:47)
标签:
点评《小窗幽记》 |
夏红光点评《小窗幽记》(50)
小窗幽记
273,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以自娱。有兴则泛小舟,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消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士,佛庙绝胜。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沼高台,鱼鸟流连,不觉日暮。
译文:明净的窗户下,罗列着图画、史书、琴瑟、酒杯,用以自娱自乐。有兴致的时候就泛舟于湖上,在江山之间低吟长啸,遍览古之景胜。小洲上的茶、山野人家的酒,足以消除忧愁;莼菜、鲈鱼、稻米、螃蟹,这些足够我享用了。又有很多的得道高僧与隐士,佛寺道观等绝妙景胜。家中有花园树林,珍奇的花草、幽石,弯弯曲曲的水泽池沼,鱼和鸟都终日留恋不舍,不知不觉间夜晚就降临了。
我评:野外豪宅:宒里文艺气味浓烈,家中美食精致。而客中有一位隐士,正享受隐士之乐:即乐书乐艺乐食,乐山乐水,更乐同道之人。2022.6.23.10:04
275,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译文:在闲暇中寻到的最好伴侣就是图书,一身之外如果别无所求睡得就最安稳。
他评:此联为清代书法家刘墉题苏州耦园还砚斋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无小害者,惟书。”书是灵魂的居所,精神的家园,深情的朋友,疗伤的良药。读书向称为雅事乐事,尤其是舍去功利自由看书读书,如林语堂所言:能让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且神交古人,思接千载,心通四海,使人有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从养生角度言:读书能滋润人的心田,能养心凝神。同样,人到无求品自高。“身外无求”,就是不为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所束缚,保持空灵澄澈的心境。诗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即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得到善的回应呢。曾国藩说“于世少取求,俯仰有余快。”相反,如果汲汲于名利,整日奔竞浮躁,心劳神疲,睡觉也不会安稳。“睡最安”,这是难能可贵的。此联表现了耦园主人脱俗寡欲、得闲读书、修身养性的心境和情趣。
我评:他评已精彩,我记录下来,供大家阅读。2022.3.18.22:09
276,栽花种竹,未必果出闲人;对酒当歌,难道便称侠士?
译文:没事栽花种竹的人,看似从容自在,但心里未必清净悠闲,只是在装模作样罢了;经常对酒当歌的人,看似豪爽,但没准只是借酒浇愁的懦夫而已。
我评:古往今来挂羊头卖狗肉者太多,讨厌形式上模仿别人行为想当闲人和侠士的人,所以要神似,不要形似。2022.1.8.
277,窗前独榻频移,为亲夜月;壁上一琴常挂,时拂天风。
译文:频繁搬运窗前的坐榻,为的是和月亮更亲近;壁上常常挂着一张古琴,时时被风吹拂。
我评:坐有窗前是为了亲近月亮,悬挂古琴是为了寄托我的清欢。2022.1.8
278,坐茂树以终日,濯[zhuó]清流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译文:坐在茂密的树下悠游终日,在清澈的流水中洁净自己。从山上采来的野味,美味可口;从水中钓起的鱼,新鲜可吃。
我评:坐林中,情托流水。采野味,吃野鱼。全过原生态的日子。2022.1.8。2022.6.23.10:2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