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章,辨太阴病形证治(217-270)第222条

(2017-08-14 06:57:03)
标签:

夏红光重编

重解《伤寒论》

                    第四章,辨太阴病形证治(217-270)第222条

二,太阴里证

                  <一> 太阴病脾寒证

222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277]287)

词解:

藏有寒:藏即脏,肺脾虚寒。

解读、点评:自利不渴属于太阴病,为什么?是因为太阴肺脾虚寒的缘故。脾虚寒,寒湿下行于胃肠则下利,太阴肺虚寒无热则不渴。面对此证,应当温补,适宜用四逆汤类方。其实肺阳虚,用干姜甘草汤,脾阳虚,用理中汤,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或四逆汤。

太阴下利大便多溏泄,也可见不消化食物,伴腹胀、乏力、胃脘隐痛、口淡无味而不渴,脉迟,舌淡苔白滑。少阴下利:下利多为完谷不化、清稀,伴肢冷、畏寒、腰酸膝冷,脉微,舌淡胖苔白腻。

不渴是太阴病,口渴是阳明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