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143条
(2017-04-12 07:04:18)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第二章,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143条
六,阳明下利
下利原来在厥阴病中,然而下利为胃肠病,应该编为阳明病内。《伤寒论》所说下利,指大便总是次数多,粪质清稀,及排便异常。包括后世的腹泻和疾病,即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结肠炎,肠结核,过敏性肠炎,急慢性疾病等。
A,阳明下利死证
143,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210](224)直视谵语、喘满者死,若下利者亦死。[210](225)
解读、点评:谵语是乱言无序,声音高亢,为精神亢奋,多见阳明腑实证,燥热上扰心神所致。郑声为言语重复呢喃,声音低微,为精神衰弱,多见神气不足、津气亏损之证。故“实则谵语,虚则郑声”。直视是目不能睛,不识人,为邪热极盛,肝肾之阴不能上充于目,是肝危;又现谵语,为阳明燥热,是伤阴亡液之危。如果再现邪热滞肺,则喘而胸满,是肺危。肝危、肺危、液危,是死症。如果上述症状不变,再增下利不止,是气阴下脱,为亡阳亡阴,是死症。
从神志、呼吸、眼神、气息等方面判断疾病发展的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