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121条

(2017-03-13 05:59:21)
标签:

夏红光重编

重解《伤寒论》

     第二,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121条

             第三,阳明经热证

              B,阳明经热证(肺胃燥热证)

121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19]234)

词解:

宋解: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19]以《金匮玉函经》解读为准。

口不仁: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面垢:面部污秽,如蒙油垢状。

 

 解读、点评:太阳、阳明、少阳等三阳合病。出现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谵语”等症状,为阳明有热。阳明热邪,胃气下降不顺,则腹满;壮火食气,阳明热盛必伤津耗气,故身重,难以转侧;胃热伤津,胃阴不足,则食不知味;胃热拢神,则谵语。“面垢”,谓“少阳病甚则面微尘”,为少阳有热;遗尿为膀胱有热,属于太阳。以上为三阳合病,但以阳明热证居多。如果大汗,烦渴,用白虎汤清热除阳明经热邪。但面对此病证,却误用发汗散热,则热更甚,津已伤,形成燥热,燥热扰心则谵语甚。面对腹满燥热,却下焦素寒,妄用攻下,下后亡阳则额头虚汗直冒,手足逆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