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98条
(2017-02-06 06:49:32)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98,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266)
解读、点评:大汗已出而病情不能缓解,同时腹越来越胀满,越来越痛,痛呈大痛之势,按之更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汗多伤阴,大肠燥热,燥屎内结,腑气不通。里热亢奋,津液大亏,腑气已闭,非急下不能夺燥热之势,须适宜用大承气汤。
以上为阳明三急下证,大肠燥热是因,急下存阴是果。三急证的主症:大便干结难下,腹大满大痛,“转矢气”(见[110]条),大热、大汗,“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舌红苔黄燥干,脉沉实有力、滑数有力。“舌红苔黄燥干”,表明为燥热证。“脉沉实有力、滑数有力”,表明为里实证。共同表明为里实燥热证。此舌脉相当重要,否则无此脉此舌,为里虚寒燥证,绝对经不着大承气汤攻下之力。如果乱攻,就会亡阳危证。
为什么有阳明三急下证?一是燥热伤阴严重,病情危急。二是大便干结,每日照样能解出,或者说至少不稀溏。其实这是后来说的温病,温病下不厌早。不等待大便几日未解之形成,就用大承气汤攻下救残留之阴。(2013.8.11.18:14)
三承气汤比较:
大承气汤
峻下
小承气汤
缓下
调胃承气汤
轻下
共同病机:胃肠燥热
“痞”指自觉胸脘有闭塞重压感。
“满 ”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指肠中粪便干结,即燥又坚,按之则硬。
“实”指肠中有燥屎与邪热互结,闭阻不通,而便秘或热结旁流。
痞与满为燥实结聚,腑气闭塞所致,为无形之气滞;燥与实,为燥热与糟粕互结而成,为有形的燥屎。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结合《伤寒论》有关条文,归纳大承气汤的运用要点:
1,
2,
3,
4,
5,
6,
7,
8,
即俗称痞、满、燥、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