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辨太阳病形证治(1-65条)第二十七条
(2016-09-26 06:20:58)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27,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35](41)
麻黄三两
上四味,口父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温覆出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词解:
宋本:“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35]两者意思相同。
解读、点评:此症候群俗称为“伤寒八证”,或“麻黄八证”。风寒外袭太阳膀胱经,使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沿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脚,必见“头痛,身体疼,腰痛,骨节疼痛”。外寒阻塞毛孔闭塞故无汗。呼吸之气不可从毛孔出去,必改道从上呼吸道而出,此呼吸道必气体流动量和强度增强,从而产生气逆而上,即肺宣发过强,于是喘生。体内之阳气不能驱外寒,必见恶风。风寒外邪与卫阳相争,故发热。此八症的关键点是无汗,无汗是产生八症的根基。外寒袭表则腠理(毛孔)闭塞就无汗,无汗使外寒长期停滞于表,其它七症就产生。其病机是风寒束表,卫阳被遏,寒凝经脉,经脉不畅所致。面对此证,须用开表发汗的峻剂麻黄汤主治。麻黄八证中,头痛发热恶风,同桂枝汤证;无汗身疼,同大青龙汤证,而麻黄汤重在发热身疼,无汗而喘
除此八症外,后来补其脉为浮紧。脉浮紧主表实寒证,就是麻黄汤的八症加上此脉。麻黄证与桂枝证同为太阳表证,麻黄证关键在于无汗而脉紧,桂枝证在于有汗而脉缓。中风之重就是伤寒,伤寒之轻就是中风,关键在于有汗与无汗之分。
麻黄汤证与大青龙汤证、葛根汤证同太阳表实无法证,但麻黄汤证关键在于无汗而喘,大青龙汤证在于汗不出而烦躁,葛根汤证在于无汗而项背强。
麻黄汤:“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麻黄发汗解表,驱散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以通肺气之闭塞。桂枝解肌除汗,温经通脉,助麻黄解表之力。麻黄与桂枝3比2,发汗解寒之力最强。发汗后则邪除,其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可解。杏仁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与麻黄协同,则肺气宣降恢复正常,则喘止。灸甘草调和诸药,以缓麻桂发汗之峻。全方为发汗散寒,解表逐邪第一峻剂。
先煎麻黄去上沬,以免服后发烦。服后须微汗出,风寒就随汗而出。否则,俊汗则亡阳,无汗则病不除。